第十二章 秘书生涯 3(1/3)


  在水淹区农户家里,黄昊看到了比自己家里更穷的状况。有的农户,房屋有一半还没有装好木板,用一些晒垫围着,在大风大雨中摇摇欲坠。屋顶破了洞也没钱修补,雨水从上面倾泻而下,堂屋成了“水帘洞”,房间只有用农用薄膜把水引到旁边用水盆接住,以免直接淋到床铺。
  当时是三月份,雨水夹杂着冷风,还是比较寒冷的。有的人只穿着单薄的衣衫,还是带补丁的,看那补丁,不是补了一两次。
  有人说,家里几乎没有什么好衣服,就一条好一点的裤子,谁到乡里去,就轮着穿。
  黄昊到伙房里,揭开锅盖,看到的苞米糊,或是红薯粥,或是直接蒸的苞米、红薯、马铃薯。
  其中一户人家,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几个孩子挤在一起取暖,最外面的孩子冷得瑟瑟发抖,脸上都脏兮兮的,已经发育的女孩连个内衣都没有。他们看黄昊的眼神充满了陌生、畏怯和不安……
  黄昊看到这样的情景,突然想到了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内心不禁感慨万端。
  黄昊在想,鸡鸭鹅、牛羊猪等牲畜在山区是比较常见的,因为有足够的自然资源条件喂养,而这里也很少看到。只有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农户才有,条件不好的真的衣不遮体、食不窠腹。
  乡里、村里和组里的人都把他当成“钦差大臣”,希望他能为当地带来一些好处。
  离开上梧江乡,水上派出所的巡逻艇把他送到了江村镇。
  江村是全县当中比较大的乡镇,因为靠水路,很早就有了原地居民。自然条件和发展显然比上梧江好了许多。
  县移民开发局和“水淹区建设指挥部”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在江村有自己的一栋办公楼,三层楼房,一楼是食堂和活动室,二楼是宿舍,三楼是办公室。
  说是办公楼,其实平时没几个人在。厨房也是间隙的开餐,比如要接待客人,或是局里有三人以上的人过来办公。平时有一个负责保卫工作的临时工,他还要负责种植旁边的山地。还有一个小姑娘,平时负责接听电话,或是招待来人。
  侧边有一座不高的小山,四周都种上一些果树,有桃树、李子、柑橘等,地上则种了一些马铃薯、花生之类和蔬菜。站在山顶能看到周围的环境,视野比较开阔。
  指挥部有现成的招待室,黄昊来这里就可以居住。但他并没有停留在指挥部,而是冒着大风大雨,继续在周边库区的村民小组进行走访调查。
  水淹区贫困的移民生活状况,除了一部分好一点外,基本上都差不多。主要原因是,水位上升后,之前的稻田、庄稼地被淹没了,被迫迁移到半山腰上,房屋在搬迁过程中有损坏情况,缺田少水,粮食生产无法满足需要,地里没有什么经济作物,收入微薄。
  几天后,回到县城,黄昊连夜赶写调查报告。他把调查到的第一手材料,加上自己的感同身受,融入真情实感,用心整理这份报告。用情深处时,自己都不禁流下热泪。他觉得自己家里虽然也比较贫穷,粮食也不能完全满足自给自足,但起码还有山林,有许多自然资源来补充生活。跟他们相比之下,可以用“优越”来形容了。

和那山,那事,那些人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