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3/5)


  大队里干部对他们还是很关照的,在他们到达之前,就专门为他们修盖了集体宿舍,每个人一间,有二十五平米,屋里有伙房,外面有公共卫生间,还安装了压水机,自己取水,很方便。
  在上世纪70年代,人们的生活还是相当贫困的。但是精神压力不大。那时候没有上大学的概念,所以多数知识青年没有阅读的习惯,空闲时候他们和其他农民一样打扑克牌、下象棋或者闲聊打发业余的时间。好像这样才算是跟农民结合得更紧。
  刚开始的时候刘力琪也是这样过日子的。但有点与人不同之处,就是他没有睡懒觉的习惯。早上天一亮,他就起床了,跑跑步,然后洗漱,接着做饭,吃完饭后稍加收拾碗筷,刚坐下来歇一会儿,生产队长的出工哨声就吹响了,于是他就扛着锄头到村头集合。生产队长现场把农民一分工,然后大伙分头去干活了。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按照当地的习惯,早上7:30出工,中午一般在11:30左右收工,吃完午饭稍事休息,在13:30左右出工,17:30左右收工,每天干活的时间在8个小时左右,农忙季节大概会干到10个小时左右。
  天天如此。
  刘力琪最初时候,晚上的时间也是和农民一起打扑克,但时间一长,他就很厌烦这种简单的娱乐方式,再加上他性格好静,所以,他渐渐地就不再去打牌了,而是独自留在寝室看书写字。
  那时候的读物很少。他从同村一个青年学生那里借到一本《水浒传》,因为是繁体古书,他读起来很费劲,不得不借助字典才勉强读懂。这本书故事性特别强,流传很广,许多农民并没有文化,但讲起水浒传中的故事来也是头头是道的,所以,刘力琪有一半是根据他平时听到的,一半是自己看的,这才勉强把这本书看懂,这给他带来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刘力琪另一个爱好就是练习毛笔字。说来也怪,就在那样一个交通闭塞的穷乡僻壤,居然也有颜真卿、柳公权的字帖,刘力琪最早接触到的字帖就是颜真卿的《颜勤礼碑》,他一有空就临摹,没过多久他的毛笔字居然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许多人家办喜事,都请他写对联。
  有一次,村里王大爷的女儿要出嫁,就请他去写对联。他去了。走过一段田埂之后就进村了。经过一户人家的门口时,突然,一条大黑狗从屋里蹿了出来扑向刘力琪,朝着他的大腿狠狠地咬了一口,痛得他直嚎叫,就在这时里面跑出一个姑娘,手执木棍飞奔而至朝那头恶狗一阵猛打,狗被赶跑了,刘力琪从地上爬了起来,还想去王大爷家,这姑娘示意他坐下,然后她回到屋里一手端着半碗饭,走到刘力琪的跟前,把米饭放在口里咀嚼了一会儿,才吐出来敷在刘力琪的伤口上,然后不停地搓揉,刘力琪又痛又害怕,在这种情况下,他感到这位不知名的姑娘就是救命恩人了。
  敷好伤口之后,那姑娘嘱咐了一些刘力琪伤口护理的方法,特别嘱咐他要到公社卫生所打疫苗。
  刘力琪按照这姑娘的嘱咐做了,不久伤口就好了。
  后来他了解到这姑娘叫王绵,是从外地来住这村的姑姑家玩的,这并不是她的家。这让刘力琪一阵感动,真是好人呐。
  后来王绵回家了。刘力琪曾经试图去村里了解王绵的住址,但一想到那条大黑狗,他就打消这个念头了。
  不知道为什么,他经常盼着再见到王绵。
  有一天傍晚,他干完农活收工了,正往宿舍走,在经过一段枫树林的时候,他隐隐约约看到有一姑娘迎面走来,他感觉眼熟,走近时,他一看是王绵,他心里一阵惊喜,大叫一声“王绵”。

和日月如诗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