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1/3)


  第二天一早,刘力琪就起床了,他独自一人从王家后门出去,顺着小山坡走了一大段崎岖小路,然后爬到一个山岗上,就静静站在那里眺望东方。这时太阳刚刚升起,辉煌而又美丽,温熙的阳光把周围的群山照映得鲜红,新里河河面上波光粼粼,景色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当年,刘力琪与王绵确定恋爱关系之后,就经常到她家玩,早上会来到这个山岗上静静地站着眺望远方,有时直愣愣地站上几十分钟也不挪步的。
  王绵的母亲王荣荣对刘力琪的这个动作很看不惯,以为刘力琪这书呆子在犯傻呢,于是她就让王绵去叫他赶紧回来,别让外人看了笑话他。王绵知道刘力琪的心思,而且她跟刘力琪一样也喜欢登高望远。因为家乡是山区,抬头见山,根本看不远,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看到远方。但还是要迁就一下母亲的看法,所以她就来到他的身旁,笑眯眯地问道,“刘大才子,您这种高瞻远瞩、深谋熟虑的伟岸雄姿让我们乡下人好生敬畏啊!你能不能告诉我您在谋虑和运筹什么大事呢?”
  听了王绵的话刘力琪就知道自己这种另类举止让她家人和邻居们都惊诧了,于是他笑了,“我看看远方,调节和休息一下眼睛,有什么不对吗?”
  “既然你岳母大人看不习惯,你在这里就暂且放弃这种登高望远,舒展胸臆的乐趣吧。”
  王荣荣从一开始就看刘力琪不顺眼,一直反对女儿和他往来,但最终也没能阻拦住女儿嫁他。王绵早亡仿佛印证了她的看法是对的。她把女儿早亡归结为是刘力琪的过错造成的,也一直没有原谅他。所以,每次刘力琪到她家,她都不跟他说话,有什么事都是让别人转达。刘力琪也不敢吭气,只是一个人吃饭,睡觉,住上一、两天,然后就走人,样子也挺可怜的。
  这也难怪王荣荣老人啊。王绵是她的心肝尖,当初好好的一个人交到你手上,没过几年工夫她就没了,难道不是你刘力琪的责任吗!
  王绵出生在一个小乡村。改革开放前,这个村庄情况跟其他村庄大致相同,比较贫穷落后,但人们贫富差别不大。此外,还有一个共同现象就是大多数家庭都是儿女成群。一对夫妻生育二、三个孩子是很常见的,生五、六个孩子也不在少数。但王绵的父母只有她一个孩子,所以从小就把她视若命根子。
  王绵从小就聪明伶俐,比同龄女孩子,甚至比大她三、五岁的女孩子都聪明、懂事。她的读书爱好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七岁那年,她就主动向父母提出要去学校读书。但家里困难,拿不出来钱供她上学,父母看到女儿那双恳切的目光和略带撒娇的面色,就心软了,答应她了,并四处借钱供她上学。王绵那时候还那么小,一听到父母亲同意后,她双手紧抱着父亲的大腿,把小脸紧紧地贴在父亲的腿上,父亲一阵心酸,手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发,眼里闪着泪花。
  当时,国家尚未恢复高考制度,乡村孩子读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学会写自己的名字,会数数,会写信就可以了。在校读书的时间也不多,因为学生就是在学校里也得用相当部分时间从事体力劳动,上课的时间被挤占了相当大的部分。但是,王绵学习自觉性非常强,每天作息时间规划得好好的,早上练习朗读,她用稚嫩的声音把前一天学习的课文从头到尾朗读三遍,连标点符号也读得很清楚。
  她父母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对读书没有兴致。但是,他们每次听到女儿那么用心用情地朗读课文,而且声音是那么的甜美,他们有时也会感动,禁不住停下匆匆的脚步,放下手中的活儿,静静地听一会儿女儿的读书声,边听边擦汗,脸上泛起欣慰的微笑。

和日月如诗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