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听劝当作家(1/2)


  夏日的风从山谷、从农田、从湖畔吹来清凉,吹来树荫下的书声琅琅,也吹来属于毕业季丰收的喜悦。
  黔风文学社第一届作家组座谈暨成果汇报会,同学们好不热闹,踊跃发言。
  因为这是个丰年,值得庆祝。
  写作小组虽然是四年前文学院文学博士、知名作家平凡同志全力争取成立的校级直接资助的学生兴趣小组,多年来更是亲自指导写作,悉心栽种的文学树苗。
  但是四年来,却是组员们用日复一日的创作让这个种子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大树。
  “这些孩子才是最大的功臣。”面对院长不吝言辞的夸奖,平凡显得很谦虚。
  “同学们,安静一下,我们今天的座谈会,只有一个环节,就是听你们来说。”
  平凡同志的眼睛扫过全班,在每个人的脸上都稍作停留,也让每个人都感到被重视。
  “四年时间,当初和你们一起加入黔风文学社作家组的有些同学离开了我们,选择了其他的兴趣小组。但是留下的,我想都是甘于寂寞的,因为创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空间。”
  “这些年,你们听我说得多,自己埋头写得多,却说得少。所以今天,我就不说了,让你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堂课,好好说说这些年你们四年的创作经历、四年的收获感悟、四年的同窗友谊……”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黔风文学社作家组有的同学的作品已经被改编成剧本、有的同学文学作品获得全国大奖、有的同学听说还成为起点小说网的白金作家、有的已经成为作协会员……
  说起来,四年都能呆在作家组,没有出过至少一本书籍,没有获过一些省级以上大奖,怕是出去都不好意思说是作家组出去的。
  真是好一个丰年,参加座谈会的老院长赵有怀听得连连点头。一桩桩,一件件,一个个,不管是那个学院的学生,但是文学社作家组是文学院的,他们的成绩有多好,作为师长他就觉得很开心。
  谁说百无一用是文科生。
  赵有怀看着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大家,只有坐在最后的一个同学没有说话,于是点名道。
  “坐在后面的那个同学,就差你了,你也站起来说说吧……”
  赵有怀声音落下,真是“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后排坐位上,一位穿着白色体恤,长相文静而不失帅的男同学站起来,平静的说到:“院长,各位社员,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平凡同志的眼中极为心疼的眼色一闪而过,带头鼓掌。
  社员们也附和着给了稀稀拉拉的掌声。毕竟大家社友一场,虽然大学几乎没有什么交集,也对这个成绩不好的社员没有什么印象。
  四年了,这个叫做柳惜文的同学在作家组很出名,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没有出过一本书的人,也没有获过生命省级以上大奖,听说连他们县城的作家协会都还没入。
  这样的人,在作家组中是如此的引人注目,特别是每次作家组学习研讨作品的时候,他都有参加,并且还点评别人的作品,更是让在坐的作家们咬牙切齿的记住。

和赢在消防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