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起冬九九(3/3)


  “数九”最初的算法是从冬至后第一个壬日(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壬”字头的那一天)算起,俗语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由于比较麻烦,后来也有从冬至算起了。
  “那时候的古人真有耐心啊!”陈宇说。
  “是啊!如果没有前人栽树,哪有后人乘凉呢?”霍焉说。
  “嗯……接下来就是解决霍焉你最初看到的民谣了!”欧念欣说。
  “是的嘞!”
  “数九”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历史悠久,在民间口口相传。它是古人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态反映和天气征兆的经验总结,具有相当大的科学性,至今仍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安排起着指导作用,所以一直盛行不衰,广泛流传在人们的口头上,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中。
  随着历史发展,南北风俗文化融合,“数九”广泛流传,至迟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在北方地区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歌”在南北各地都有,不过歌词版本略有不同。各地的人们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景象特征、农事物候及风俗习惯,编排出了各种数九九的谚语、歌谣和顺口溜。
  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数九歌谣版本很多。冬季“数九”时要唱《数九歌》,此歌多录当地民众惯习之物候气象,以记寒暑。《清嘉录》曾记载苏州一地歌云:“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三九廿七,篱头吹觱栗。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不要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六九五十四,苍蝇垛屋栨。七九六十三,布衲两肩摊。八九七十二,猫狗躺渹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刚要伸脚眠,蚊虫獦蚤出。”后来,人们按照各地的农事物候以及风俗习惯,编排出了更加顺口的“九九歌”,比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此外还有很多谚语,比如“春打六九头”,是说“立春”一般都在“六九”的第一天。
  这些民谣和民谚琅琅上口,即使不识字的农夫农妇乃至孩童,也很容易记忆,具有帮助人们判断寒暑更迭、农耕时令的实用价值。
  “民谣居然还有这么一段历史!”霍焉说。
  “所以,你明白了?”陈宇问。
  “明白了!”
  “那就走吧!我继续睡觉了!”
  “好勒!”两人齐声道。
  她们转身,离开之际,陈宇喊住她们。
  “千万不要忘记我们国家这些民间习俗!”
  “知道了!睡吧!”
  ……

和术师浮平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