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与管仲(2/6)


  齐国在燕国问题上惹来了个世仇,在宋国问题上惹来了联军,自己本土无险可守不像秦国地势险要,最终齐威王和宣王前期的霸业输了个一干二净,被围殴之后天下再也没有国力能跟秦国比的国家。
  其实最早齐国就是帮周王室防御东夷,那位置并不好。可以说真正就是姜子牙国策才发展起来,而田氏代齐是晏婴传出来,让吕氏和田氏疯狂内卷。
  田氏出于诸侯国陈国君主陈厉公之子陈完,陈的始封君胡公满是帝舜的后裔,其父阏父曾为周的陶正,武王克商后,封胡公于陈(今河南淮阳),为三恪之一,以“追思先圣王”和“兴灭国、继绝世”。
  齐国在西周开国后就有,而且姜氏衰微在吴国灭亡之后,本质依旧长寿。
  五国伐齐后,齐国基本就废了。
  齐桓公的明智就是任用管仲,管仲在任期间齐桓公疯狂吃喝玩乐罢了
  我想问问,为什么春秋时期晋国能够长期称霸,长期成为一流强国,而号称春秋第一霸的齐国在齐桓公死了以后就只能当二流强国,虽然此后齐顷公,齐景公都有想恢复齐桓公霸业的想法,并且在齐景公时期齐国也发展到了极盛,当时终春秋一世,齐国在齐桓公之后就一直是二流强国。始终影响力就不如晋国?
  姜小白自己没多大能耐,全靠这些忠臣。
  最后死的时候,是真的惨。
  回国夺王位的时候,管仲差点一箭把他射死了,说实话,没几个人有这度量。
  回复:可是,没有鲍叔牙的劝谏,姜小白应该会弄死管仲的,感觉鲍叔牙的作用更大吧,毕竟后来接替管仲了。
  回复:其实历史上鲍叔牙死在管仲前面
  没多大能耐???笑死,君主与贤臣是互相成就的。齐桓公如果没多大能耐的话,能选出管仲这种名垂千古的贤相???没多大能耐还装死躲过了管仲的射杀???如果君主不明的话,又如何有贤臣。记住,君主与贤臣是相互成就的,君主不明,忠臣又忠到哪去呢?
  回复:相互成就,向来是一强一弱,主强则臣弱,主弱则臣强,姜小白要求不高,他知道相信管仲,这是庸才之行,他不强势,贪图享受,落得这种下场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没了管仲,他分不清对错
  回复:他落得这样的下场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你说的只是一个原因。这二来,齐桓公晚年飘了也是一个原因(历史上前明后庸的君王多了是了,难道他们都是没多大能耐的吗?),我相信任何一个君王创下了如此大的霸业都很难不飘吧?再说了,要换平常的君王,早杀了管仲以解射杀之仇了,可齐桓公还是听了劝诫,任用管仲为相。说明齐桓公还是有点东西的
  回复:君臣之间不一定非得分强弱,有的时候是互相成就的。君臣之间或有猜忌或有信任,但互相成就也是离不了的。若不是唐太宗慧眼识珠,魏征等名将贤臣又岂能名垂青史。同样的,若不是齐桓公听取了劝告任用管仲为相,管仲又如何载入史册?
  齐桓公被饿死的说法出自《吕氏春秋》,而《左传》和《史记》都说是病死于宫中。
  《东周列国》融合了两个说法。
  不过不管是病死还是饿死,齐桓公死后,他的儿子和亲信们就都彻底放飞了,导致他自己无法下葬,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回复:是的,停尸不顾,束甲相攻。死了六十七天才下葬,这是真事

和人间热门词话录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