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3/7)


  北方的动员能力比南方强得多,南方最厉害的几个政权大多数情况下也不过能调动四川+江浙+湖北这四个省的人口,大多数南方政权估计四川和江浙都不是一块版图,所以跟北方一比显得羸弱,其它南方地区在明清之前都没有什么动员能力,南宋衣冠南渡时江浙地区人口已经饱和才转向辐射的地区。
  吴越之争可以说是最早的代理人战争。晋楚真的是杀红眼了。什么盘外招都出来了。说实话。我看春秋战国的历史就是谁说中国人不会外交。这玩的出神入化的。
  其实晋楚争霸早期也有代理人的战争,就是夹在他们之间的那些小国受晋楚的命令互相打。
  春秋战国的外交和各种阴谋格局反倒是之后的乱世少见的,代理人,盟国,经济和战略封锁,各种间谍,联姻外交。甚至田氏代齐都不是单纯的军事政变,因为没有外交基础早就被群起攻之了。因为有天子和“名”这种大前提,加上纵横家的流派,春秋战国的外交手段是真的多。而且外交记载也多。苏秦张仪毛遂晏子蔺相如……远交进攻合纵连横……
  我之前看人讲过韩,魏两家站队赵氏是因为他们两家的利益最大化是赵,智两家两败俱伤。因为赵,智两家势力最强,所以对于韩,魏来说最强的两方两败俱伤才是最好的。而智氏水淹晋阳让赵氏元气大伤而自己却损失不大,所以韩魏两家才会选择站队赵氏。
  当时秦国都被吴起干废了,而且夺秦国的地,还不如夺齐国的地来的战略资源意义来的大,于是向东发展,没想到后来被两线打爆。
  回复:主要还是战略位置太差了,身处四战之地,周边全是危险,没迁都前在安邑好歹秦国韩国还能压制住相对安全点,迁都后直接对上了齐楚两个大国,又没关隘纵深,很容易就让人打到家门口,管你打谁,阻止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围你都城,你明知道他想干什么但是你还是没一点办法。
  商鞅变法,一个左右了中华文明走势2000多年的变法。
  回复:比如秦庄襄王就已经灭了东周,大致是公元前249,但是一般认为战国结束是公元前221秦始皇统一,所以战国的结束要比东周结束更晚。
  三晋如果交换领土,让自己都有一个确定的发展方向,可能会比现实中混的好。三晋领土犬牙交错,都是四面受敌。
  把范雎说的太好,而把赵括说的太差,范雎相比之前的商鞅,张仪等人水平差了很多,却只是个势利小人!
  长平之战赵之所以会败,取决于国力,主要就输在国力上,或者说商鞅变法后秦国强盛,而赵国不够强,赵括并没有那么差,当然跟廉颇比是要差一些。
  秦朝大一统是华夏文明的倒退,是野蛮征服文明,本来华夏大地的诸侯国也可以像希腊城邦孕育出更灿烂的文明和技术,孕育出更有益于百姓的民主制度像是孟子所说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却被一个野蛮的政权和一个野心家打断了,变成了外儒内法的: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家天下思想,人民彻底沦为大一统帝国的奴隶和生产工具,思想被禁锢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先秦时代诗经里那种美好的独特的风俗文化再也没有了。变成了一潭死水。
  欧洲是近现代才发展起来的,中国自夏商周到清朝前期都还处于世界先列,唐朝更是达到了世界第一,不要以现在的视角觉得我们战国没有像欧洲那样而觉得是倒退,以当时的世界环境来看,实现大一统的封建制度才是最符合时代发展的,这是时代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

和人间热门词话录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