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匠功爵制(1/2)


  戴梓与南怀仁等人更加精通理论知识,而黄履庄的动手能力最强,于是几人便形成了分工明确的模式。
  另外还有其他的队员,例如梅文鼎和孙兰等科学家,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此时他们都在各自的实验室里忙碌。
  为了激励众人的发明热情,易清山想起了后世的专利制度与秦代的军功爵制度。
  专利制度是一种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鼓励人们进行发明创造,以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保障制度。
  专利制度的雏形萌芽于中世纪的欧洲。15世纪中期,在商品经济关系初步发展的英国和意大利,最早产生了专利制度的雏形。
  这就是由封建君主政府以特许的方式,授予一些商人或工匠的某项技术以独家经营的垄断权。直到1421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共和国授予着名科学伽利略发明的“扬水灌溉机”20年的专利权。
  秦朝法律虽然严苛,连做法更是让人怨声载道,但秦法也有令人拍手叫好的地方:效率极高。
  每一次打完仗,你该记多少功劳,该奖励你多少土地都会有记录官员及时送到你家人的手中。
  即便你不幸殒身沙场,没有关系,秦朝实行“爵位继承制度”。你所获得的爵位都会由你的儿子继承,当然也不是全部,会降一个等级。
  如果你仅仅是一个“公士”,那么你儿子什么都不会继承到,甚至你本来爵位时期获得的土地、田宅都要被收回。
  军功爵就像“某多多”一样,用远大的前景和巨额的奖励不断激励你前进,但却总是差那么一点。大多数人都倒在了“最后一刀”上。
  易清山自然不会像某多多一样坑,而是参考秦代的军工爵制,制定匠功爵制。
  易清山将众人都召集到科学院门口,就连休息中的戴梓都叫了过来。
  众人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只知道易清山有事要说,便只好乖乖过来了。
  “各位辛苦了”,易清山笑道,“为了奖励各位为义军做出的贡献,我将开启两种制度。”
  戴梓不解地问道:“是什么制度,能多发俸禄吗?”
  易清山摇摇头道:“首先是专利制,你们发明的东西都是你们的辛苦所得,以后将受到义军的保护,任何人使用你们的技术都需要交钱。不过每项专利时限二十年,过了时间就不作数了。”
  南怀仁最是激动,他们欧洲早就有类似的制度了,因此他知道专利制度能带来的丰厚利润。
  “哦,我亲爱的大将军先生,这绝对是个最棒的主意,我想我们都会很喜欢的。”南怀仁拥抱道。
  易清山作为穿越者自然是懂得西方礼节,欣然地接受了拥抱。
  黄履庄心想他之前造了那么多东西非但没有赚多少钱,反而还花费了大量成本,现在有了这个什么专利岂不是赚发了。
  虽然他不是什么贪财的人,但总得要生活吧,吃喝拉撒睡哪样不得花钱?
  戴梓脑子转得最快:“那敢问这个专利怎么弄?总不能口头承诺吧,至少也得立字为据,不然我们也不放心啊!”

和站奴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