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辍学 2(1/1)


  说到学霸首先想到的是加志和杨兰,他们是村里第一批成功考入大学的。进入大学是个成功的标签,说明了过往的努力和奋斗史。加志和杨兰比姐姐的年龄大,更会遇到天黑停电的情况,更需要挑灯夜读。所以,一个人的成功受环境影响较大。可能环境不好会放弃,也可能环境不好就希望改变,反正环境能造就人就对了。
  我不知道姐姐辍学的两年是怎么想的,爸爸妈妈又怎么能放心让一个孩子牺牲学业,而且又怎么能放心让一个孩子去带另外一个孩子。
  等到我如同姐姐当初带我那么大的年龄,小姑妈还在读高中,照理,爷爷奶奶的教育责任感算是很强的,只是爸爸和大姑妈、三姑妈是文盲(小学水平),别的都是高中生。我也不知道小学水平的爸爸是怎么会写那么好的字的。看样子爸爸充分利用了小学的时光。
  爸爸没有遗传爷爷奶奶的教育责任感,也许就是自己文化不高导致的。
  拿爸爸的话,他过早地承担了生活担子。爸爸总在说自己16岁上河工,18岁又怎么样;总在说遇到灾荒没得吃怎么样……
  谁没有过往,世道变化很快的,过去没有自行车,没有电话,没有电视……为什么总要忽略变化去顽固不变?
  他要过早承担生活,不代表姐姐也应该辍学去带我,这么做就是发展倒退;爷爷奶奶养的孩子比他的孩子多,他养两个费劲也是发展倒退;爷爷奶奶培养了几个高中生,他培养一个都费劲,还是发展倒退。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姐姐在辍学两年后,又回到了小学继续“深造”。要么,我不需要多一个人去带,要么就是大人有时间带,要么就是我可以一个人呆着了。
  而姐姐,入校即学霸。年年三好学生,年年得奖状和奖品。这个记录一直保持到了初中毕业。
  顺理成章地,学霸在一个学校是知名的。学霸的弟弟也会跟着知名,但是这种知名对我而言是汗颜的,因为我是个学渣。
  学霸是不在乎别人提成绩的,学渣就比较害怕。所有人都认为学霸的弟弟必然学霸,但是事实就是事实,没办法更改。
  就如爸爸写一首好字,别人固然认为你也字好。耳濡目染形成的技能并不简单,你不懂再不动手是不可能赋能的。从这点上,更说明爸爸教育的失败,至少我成绩不好,也应该把字写好。而我对音乐感兴趣也没有学上笛子和二胡。
  姐姐的每一个老师,我家的每一个亲戚、每一个邻居,都早早给姐姐下了个定论,将来会成为一个学业有成的人。
  什么才叫学业有成,80年代的高中生是高材生,大学生是国宝;90年代的大学生也许勉强高材生;到了21世纪,大学生已经没人稀罕。
  所以,这里的学业有成,并不敢用大学去描述。毕竟不一定读书才有处理,努力奋斗的人行行出状元。
  

和瓢城往事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