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口里的人(1/1)


  “对不起同学们,我嗓子有点不舒服,大家先休息五分钟!”
  老师正讲得欢实呢,他的嗓子却出来捣乱,让他不得不暂停讲课,匀出五分钟的“缓冲期”。
  随着老师把话筒放下,“噔噔噔”走下去上厕所、倒水、补签到的同学们,就赶紧行动了起来,刚才还坐得一片“工整”的学员面,就变得“随意”了起来,很有些“自由”的气氛。
  “哪位同学有润喉糖?”
  放下话筒的老师,一边摸着自己不舒服的喉咙,一边向台下的同学询问。
  这一声并不大的动静,立即得到了响应。
  “朱朱,你刚才给我吃的那个劳道的东东,快给老师去吃一片!”
  陈姐透过一片人声的“嗡嗡”嘈杂,听到了老师的这句话,连忙捣了捣旁边的小美女朱朱。
  “嗯,好呀!我看看,好像只剩下一颗了!”
  朱朱赶紧从包里翻出那个小方扁盒,晃了晃,确认了,里面的确只剩下最后一颗了。
  “一颗也行啊,正好就是为老师准备的,真好!”
  陈姐赞许着,怂恿着朱朱站起来,“跨越”旁边的两位本来坐得好好的同学,让他们艰难地一一起身,为她走出这道座位,来让道。
  朱朱很是不安,好在旁边这两位同学,也很配合,毕竟,给老师提供“药品”,大家都能听到更好的讲解,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自然也都没有二话。
  站到过道口,朱朱就呆在原地,使劲地往手中倒扣着“磕”了半天,好不容易把最后一颗“咖啡糖”给“磕”了出来。
  这才赶紧把它攥好,快步跑到老师跟前。
  陈姐远远地的从C位看过去,很明显,老师被好几个学员给围绕着,又得到了来自小美女导游朱朱的“最后一颗”,感动得不行。
  “刚才,我只是说了一声,就有四位同学,赶紧上来,给我送来各种润喉的药和糖,真的,真的,非常感谢我们的同学!实在是太让我感动了!”
  接下来,重启讲座的老师,第一句话,就是表达谢意。
  回到座位坐好的朱朱,自然也是非常开心,为得到老师的表扬和感谢。
  “好,接下来,我们再讲讲最后一个主题:XJ的羊。”
  老师一提羊,大家都会心地笑了。
  毕竟,提起XJ的羊,网上流行一个段子,来,说上一句话,能把XJ人惹生气的:
  “XJ的羊不好吃。”
  等着,后面,就是一通子唾沫……砸到脸上来了!
  “今天在坐有一百五十多位学员,我没有玉石送给大家,就送给大家一个专题:《XJ的羊》,希望大家别嫌弃哈!”
  学员们纷纷鼓起掌来!
  要知道,虽然大家从小吃到大,每个XJ的儿娃子、丫头子,这进嘴落肚的羊肉,光说这从羊腿关节上一边吃,一边抠下来的“髀石”,要是一个人吃的堆上一个堆,也都够起个“小山坡”了。
  口里人,很多都不知道这个“髀石”是个什么东西。
  对了,这个“口里人”,也就是XJ人所称的“内地人”。
  这个“口”,就是著名的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关口”。
  在XJ人的嘴里,这“口里人”、“内地人”、“外地人”都是指除了XJ之外,从甘肃的“JYG”、“玉门关”这些关口之内的广大中原地区所有人民的泛称。
  这就有点像广东人,把除了广东人之外的所有其他省的人,都叫“北方人”,意思差不多。
  在XJ,说什么“东南西北”有些困难;但说一个“里里外外”的,倒很恰当。
  毕竟,看看XJ的地型,“三山夹两盆”,一个造型多么完美的“宝库”啊!
  “进来,出去”,没有比这种说法,更合适的了!
  必须佩服祖先们的智慧!
  好,说回“髀石”。
  

和新疆导游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