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郑县·下(1/3)


  老翁作为县寺的侍从,平日里可对门外问询的人爱搭不理,但面对已然赴任的县长问题,却必须回应。
  收拾好餐具,在张奉示意下端坐在蒲垫的老翁,面对他的问题略显犹豫,“既是明廷相问,老朽自该如实禀告。但今日已经稍晚,不若明廷暂且休憩,明日再做定夺如何?”
  “你为县寺老翁,莫不是还有不敢言之事?”见老翁迟疑,张奉猛拍桌案喝问,“自我拿出印绶起,你便开始神色闪烁,如今又言语支吾。莫不是想我判你个瞒上的罪名!”
  骤然喝出,老翁也被吓了惊。连忙盯着张奉,而后又扫眼关羽、张芝,最后才吞吞吐吐说出实情。
  “其...其实,明廷在郑县多待些日子,便能明白。本县乃先秦时郑国都,本就有当地大族,而后高祖定都长安,部分不愿受京都压抑气氛影响的大族,便迁来郑县。于是便导致这郑县,如是情况错综复杂,前几任县长皆是因为得罪权贵,不得不去官的。”
  “所以你的意思,是劝我小心行事?”大概明白老翁的言外意,张奉再想,“如此说来,你先前所说的功曹便是本郡少有的干吏?”
  见老翁再度支吾起来,一旁的关羽也看不下去,震声提醒,“你这老翁,端的好不痛快,是便是,不是便不是,明廷当面,却不知你到底惧怕什么?”
  苦涩望眼关羽,老翁再度看过来,“明廷,老朽不过一寺父,俸禄微薄,只为合家老幼能安稳度日,实不敢多言。”
  眼看从老翁这里大略是问不出什么来,张奉直接挥挥手让他退出。
  “还有!”老翁刚起身,张奉再度叫住他,“今夜你不得外出的,我来本县事,你不得与任何人说。”
  老翁闻言迟疑点点头后,才退出去。
  “少君是觉得那老翁与县内各方已互相勾连?”老翁走后,关羽问张奉。
  “这老吏方才只模糊大概说了些郑县的情况。”看向张芝,“大约是想说这郑县多年来为京兆子弟所辖,已经难有上官能够在此地做主。伯英兄,可知晓一二?”
  “我多在家中勤习书法,于县邑州郡事着实不甚了解。此时若遣叔威来,或许能多些消息。”相比张芝,张猛混迹京兆也算有些名声的。
  “如此这郑县形势怕只能我自己去摸索。”说着张奉看眼关羽,他顿时会意。返回吏舍后,摸出两把配刀。
  “文承难道打算今夜就外出查探?眼下什么也情况都不知,却如何去查?”张芝诧异发问。
  接过腰刀,张奉抽刀看眼锋利程度,而后望向关羽,“伯英兄所言有理,云长且去将先前伯玉赠的扎甲取来,我请伯英帮上一帮。”
  “我如何能帮上文承?”张芝瞬间错愕。
  再度打量番张芝,他出生将门,虽潜心书法,但身体还算魁梧,恐吓人倒还是可以的。
  “伯英,且稍安。”笑看张芝,张奉智珠在握,“今夜我等突然到访县寺,不仅那老翁不知,你忖度这县内旁他人等可知晓?”

和横扫魏蜀吴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