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竞争:神乎其技的一箭(1/2)


  目前两人都不在国内,公子纠在鲁国,公子小白在莒国。因为襄公行事不按套路,这两位公子和他背后的智囊团感觉这样下去迟早要出事,于是就出国避难去了。
  两人都有师父,这是齐僖公还在世的时候就给他们安排的。
  一般来说,一个国君都会有几个儿子,通常都会将主要精力放在继承君位的那个儿子身上,进行重点培养,对于其他的儿子没有那么用心。
  但齐僖公不是这样,他从来没有忽视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教育培养工作。大概是弟弟夷仲年帮他分担了很多压力一样,他也希望这两个儿子学好本领,辅佐哥哥,不得不说齐僖公用心良苦,思虑长远。
  齐僖公精心为纠和小白选择了辅导老师。公子纠的老师是管仲、召忽,小白的老师是鲍叔牙。
  不得不说齐僖公的眼光很厉害,选的这三个老师都是顶尖人才。
  管仲、鲍叔牙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符号,召忽也是响当当的一流人物。
  管仲和召忽高高兴兴地去上任了。鲍叔牙却非常不情愿当小白的老师。在鲍叔牙看来,辅助小白是一份没有前途的工作,万一渚儿有个三长两短,继承国君的也是公子纠,小白继承国君的几率太小了。有太子渚儿和公子纠在,齐国国君的位置到了海枯石烂的时候也轮不到小白。于是鲍叔称病不出。于是,管仲和召忽约了个时间一起去看鲍叔牙。问他为什么不出来辅佐小白。鲍叔说:“先人讲过;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现在国君知道我不行,才让我辅佐小白,我是想不干了。”
  管仲说:“不对,全国人都厌恶公子纠的母亲,以至厌恶公子纠本人,而同情小白没有母亲。诸儿虽然居长,但品质卑贱,前途如何还说不定。看来统治齐国的,除了纠和小白两公子,将无人承担。小白的为人,没有小聪明,性急但有远虑,不是我管夷吾,无人理解小白。不幸上天降祸加灾于齐国,纠虽得立为君,也将一事无成,不是您鲍叔牙来安定国家,还有谁呢?”
  本来没有前途的职业,被管仲这么一说,竟然成了决定齐国社稷安危的大事,鲍叔牙的热情被点燃了,欣然受命。
  按照父死长子继,长兄死长弟继的传统,公子纠是齐国君主的第一人选,但在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第一人选绝不意味着是唯一人选,一切都存在变数。公子小白也有机会当上国君。
  小白的先发优势。首先他得到了“天子二守”国、高二氏的支持。“天子二守”的称号,可是西周时周天子赐给高氏、国氏的,并且世袭罔替。此时高、国二氏的首领分别叫高傒、国懿仲,和小白关系不错。
  公孙无知死后,《史记》是这么记载的:“高、国先阴召小白于莒。”意思是高氏、国氏抢先暗中给在莒国的小白传递消息,让他取得了先发优势。
  除了“天子二守”与公子小白关系好之外,他们选择小白也有自己的考虑,公子纠母亲家是鲁国人。假设选择公子纠为齐国国君,那么公子纠背后的鲁国势力,必然渗入齐国来。公子小白是齐襄公的三弟,按照继承顺序来说,公子小白要排在公子纠后面,但小白母亲是卫国人,卫国虽说是公爵级国家,但是实力和齐国、鲁国比起来,要弱一个档次。而且卫国离齐国距离较远,不像鲁国就在齐国家门口。卫国即使出现干涉齐国内政啥的,齐国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摆平。所以公子小白身后的卫国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毕竟宋立子突,索赂无厌,兵连数年的教训就在眼前。

和姜齐往事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