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管仲和召忽的不同选择(1/3)


  事已至此,只能接受现实。于是一行人只能返回了鲁国。
  小白即位后,成为齐国的第十六位国君,后世称之为齐桓公。
  七月二十四日,以齐国国君的身份给齐襄公办了葬礼。
  齐国君臣,给了襄公一个美谥“襄”,根据《逸周书・谥法解》,“襄”一般是指“辟土有德、甲胄有劳、因事有功”,齐襄公虽跋扈嚣张,说话不算数,但其在位之时无一国敢与之争锋,没有让齐国有丝毫的损失,从整体功过而言,齐人还是认可的。尤其是灭亡纪国,对齐国来说,灭亡纪国的意义绝不仅仅只是为了复仇,而是齐国崛起之路上的第一个重大的战略举措。清朝学者顾栋高曰:“齐之欲图纪非一日矣,盖齐都青州府之临淄,而纪在青州府之寿光县,逼近肘腋。”
  纪国是一个东方大国,吞并纪国不仅使齐国拔除了身边的一个巨大的祸患,而且使齐国得以向东跨过淄水,获得了河东大片的土地,为日后向胶东半岛的扩张铺平了道路。彻底改变过去的齐鲁纪在围着泰山三国鼎立的格局。甚至管仲都对他曾经抱有希望,管仲曾经给齐襄公提过建议,不过被齐襄公赶了出来,管仲的治国理念是“尊王攘夷”,以尊为先。齐襄公的方法是强者为尊“以武服人”。兵强马壮才是硬道理!管仲和齐襄公的历史性会面,就这样在不欢而散中结束了。这是一次无比遗憾的会面,它令双方都错失了建功立业的机会:齐襄公错失了有良臣辅助,成为一代霸主的机会;而管仲或许也失去了创造更伟大事业的机会。
  “襄”是齐国人民对他的盖棺定论,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好于他父亲的谥号。
  ……
  ……
  既然无法让公子纠顺利登基,那就来硬的,帮助公子纠夺回齐国君位,只要公子纠继位为君,那么鲁国将会在齐国获得巨大的政治资本,为了这巨大的利益,鲁庄公于是就带着公子纠杀回了齐国。这步棋不能说一点胜算没有,毕竟齐桓公这时候立足未稳,可没想到的是,鲁庄公竟然大败而归,而且败得很惨。
  《左传·庄公九年》记载此事,“秋,师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公丧戎路,传乘而归。”
  也就是说,鲁庄公夏天(七月丁酉)率领军队攻打齐国,准备把子纠送回国。
  得到消息的齐桓公率领军队于十天后的八月庚申日在乾时阻击鲁庄公。
  齐桓公在齐国还是很得人心的,所以他能够整合力量一致对外。此次又是鲁国主动挑起来的战争,这倒让齐国上下同仇敌忾。
  在齐国的同仇敌忾面前,鲁庄公那点因公子纠失去君位鲁国没捞到好处的委屈简直不堪一提,齐军士气高昂,鲁国大败而回,据《左传》记载,鲁庄公在战场上被齐军追得走投无路,十分狼狈,连戎车都不敢坐了,
  乘坐其他的车逃了回来。而他的戎车驾驶员秦子和贴身护卫梁子二人继续驾着他的戎车引诱齐军,结果连车带人被齐军俘获。
  据《管子大匡》记载,在乾时大战中,管仲搭弓引箭,瞄准了齐桓公,射中了齐桓公的带钩。
  而《史记》说管仲射中齐桓公是在管仲阻击小白回国的时候。《左传》中是有讲管仲射钩这件事情的,只不过没提到什么时候。在鲁僖公二十四年,寺人披对晋文公说的一席话中:“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

和姜齐往事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