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桓管五杰(1/5)


  管仲虽然有经天纬地之才,但一个好汉三个帮,还得需要一些得力的人作为帮手才能实现他给齐桓公划下的蓝图。
  根据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才不仅仅是指组织中最优秀的、已经表现出卓越绩效的少数员工(A类人才),还包括那些构成人才队伍的大多数、有能力且稳定的员工(B类人才)。研究表明,顶级人才在一个有活力的内部员工网络中会变得更加有效。为了让A类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就必须有大量的B类人才提供有力的配合和支持。总之,人才不是指最优秀或最重要的少部分员工,相反,人才囊括了能够在当前或未来为组织做出重要贡献的在员工队伍中占相当大比例的各类人才。
  一个国家也好,一个民族也好,想要真正地强大起来成为一方霸主,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一群能臣志士的帮扶才可以,更关键的是还要有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
  齐桓公为了完成争霸大业,决心揽尽天下英才,不惜用各种手段向各国招聘精英。
  关于齐桓公爱惜人才、尊重人才的小故不少,这里列举一下:
  《新序·杂事》记载,齐桓公听闻小臣稷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亲自拜见,但小臣稷躲着不见,齐桓公一天去了三次都未见到,侍从阻止他,没必要因布衣百姓屈尊。但齐桓公却说:“不能这样,贤士傲视爵禄富贵,才能轻视君主,如果其君主傲视霸主也就会轻视贤士。纵有贤土傲视爵禄,我哪里又敢傲视霸主呢?“就这样齐桓公连去五次,才见到小臣稷。
  齐桓公因求贤若渴举办“庭燎招士”活动,当时,国君在接待外国使者或商讨国家大事时,要在大庭中燃起火炬,叫“庭燎”,这是最高规格的接待礼仪。但一年过后,没有一个贤士前来。这时,东野那里有个地位低下的人求见,齐桓公很高兴地登堂接见,他问来人有何才能,来人回答:“我会九九算术。”桓公讥笑说:“会九九算术也能算一技之长吗?齐国这样的人到处都是。”来人回答道:“大山不拒绝细小的石头,所以才成了大山;大海不拒绝细小的溪流,所以才成为大海,九九算术不算什么,但您如果对我以礼相待,还怕比我高明的人不来吗?”桓公深感有理,便设庭燎之礼接待来人。果不其然,一个月后四面八方的贤士接踵而至。这个故事类似于战国时期燕召王的“千金买马骨”。
  实际上,这些故事的真假已经难以考证,但齐桓公爱才的名声当时可谓是天下皆知,他重用管仲就是最好的最有影响力的广告。很多人都慕名而来,齐国有了一大批人才。
  根据《管子》记载,管仲选择了五个得力的助手。
  这五个人是隰朋、宁戚、王子城父、宾须无、东郭牙。他们各有专长,五人在齐桓公和管仲的带领下,各司其职,最终帮助齐桓公登上了春秋首霸的宝座。
  管仲是这样评价他们的专长,“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辩词之刚柔,臣不如隰朋,请他为大司行,掌管国家外交机构;垦草入邑,辟土聚粟,多众尽地力,臣不如宁戚,请为大司田,掌管国家生产机构;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请立为大司马,掌管国家军事机构;决狱折中,不杀无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须无,请为大司理,掌管国家司法机构;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避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为大谏之官,掌管国家监督机构。”

和姜齐往事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