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长勺之战(1/2)


  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即位的第二年,年轻气盛的齐桓公要发兵攻打鲁国。对于鲁国支持公子纠的事,齐桓公余怒未消。再者,要想称霸,连周边的鲁国都搞不定,还称哪门子霸。
  齐桓公的这一计划遭到了管仲的反对。管仲在祖庙面试中就已经向桓公明确了称霸的步奏。相比起桓公的急于称霸,管仲认为称霸要不骄不躁,一步一步地履行计划。绝对不是打败鲁国就能一蹴而就达到目的。现在改革刚刚开始,还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在这个改革刚刚起步的阶段,需要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他并不认为目前是攻打鲁国的好时机。
  但此时的管仲当上齐国的相国才一年的时间,还不能让齐桓公言听计从,于是,齐国军队按照齐桓公的命令,在当年春天,直奔鲁国,据多种史料记载,这次齐军的统率还是鲍叔牙。
  齐军很快到达了一个叫做长勺的地方,有学者研究指出,这可能是西周初年分给鲁国“殷民六族”中的长勺氏曾经居住的地方。
  鲁军也来到了这个地方,对齐军进行狙击。
  看得出来,鲁国对这次战争非常重视,因为他们的国君鲁庄公亲自来了。
  战鼓响了,齐军气势如虹,但鲁军并没有应战,按照当时战争的礼法,双方擂鼓一起进攻。鲁庄公好像要应战,但被他旁边的一个人给拦住了。莫非,他们怕了。
  齐军自乾时之战获胜后,骄傲自大,轻视鲁军,此时见鲁军没有出战,遂误以为对手畏怯惧战。
  于是,齐军的战鼓又响了。可对方还是没有动静。
  齐军的战鼓响了三次,对方还是没有应战,这下子齐军松懈了。将士握住武器的手开始放松,战马高昂的头颅也低了下来。
  突然,鲁军的战鼓响了,随后,鲁军的战车冲了过来。齐国军队正要整军迎战,鲁军压根就没给他们时间,把齐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鲁军取得了先机,士气高昂,齐军被打得大败,赶紧往回跑,没想到鲁军不依不饶,追了过来,齐军很快被打到了无组织状态,各自为战,败得很惨。
  鲁军还是那个鲁军,齐军还是那个齐军,上一年还是压着鲁军打,怎么才过了一年,鲁军的实力就长了这么多。
  从宏观层面上来讲,上次鲁军是侵略者,齐军同仇敌忾,把鲁军揍了一顿,这次齐军成了侵略者,鲁军还是同仇敌忾。这是战争胜负的一个原因,但不是全部原因,还有微观方面的原因。
  这次齐军被打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鲁军这次的实际指挥者,是一个叫做曹刿的人。
  听说,齐国要攻打鲁国,鲁国上下一片慌乱。鲁庄公对上次的失败心有余悸,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这时候,一个叫做曹刿的人要见他,跟他讨论有关这次战争的问题,鲁庄公正需要有人帮他出主意,遍接见了他。
  曹刿见了鲁庄公,开口就问:“齐军快打来了,听说你已经做出应战的决策,但不知你凭什么同齐军作战?”见曹刿这样关心国家大事,就高兴地回答说:“我对待人还算是宽厚的,对衣食等生活用品,我从来不肯一个人享用,总要分一些给别人。”曹刿认为单凭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还不能作为战胜齐军的保证,就对鲁庄公说:“你只不过给人家一些小恩小惠,何况这些小恩小惠又只落到少数人身上,多数人并没有得到。这样,老百姓是不会和你一起去跟齐军死战的。”鲁庄公接着说:“我不仅待人好,就是对待天地神明我也是很虔诚的。我在祭祀天地的时候,使用的牛、羊、猪和宝玉、丝绸等祭品,总是有多少就说多少,从来不敢夸大。我这样诚实,天地神明一定会帮助我打败齐国。”曹刿还是不以为然,说;“你不虚报祭品的多少,这只能算是有点信用,还说不上是很有信用。单凭这些,老天爷不会给你降福,老百姓也不会信服你。”鲁庄公沉默了一会,又继续摆他能够战胜齐国的理由。他说:“咱们鲁国每年发生千百起诉讼案件,我虽然不敢说件件了如指掌,判决公平,但是,我总算尽了最大的努力,总算是慎重处理了呀!我想,老百姓会相信我、支持我的。”曹刿听到这里,果然连连点头。他用赞同的口气说:“诉讼案件,无论大小,都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案件处理得公平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你能够这样重视诉讼案件,并尽可能地公平处理,就是为老百姓办了一些好事。因此,我认为你可以跟齐国决一胜负了。”

和姜齐往事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