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蛰伏之路(1/2)


  只有一个在建项目,但整个公司人员绝对算高配。
  行情好,公司有钱,人工成本的考核都没纳入决策领导们的考虑范围内。
  不然为啥说房地产企业财大气粗咧。
  哪像餐饮行业,起早贪黑,真的都是辛苦钱。
  制造业更别说了,费用预算都快精准到一分一毛。
  上了这么多年班,做了这么多年人力,张泽进入地产行业后,其实一直没搞明白房地产其实整体利润率并不高,但是在内部管控上,费用支出大手大脚,甚至有些科目预算不设限,想花多少是多少。
  当然,管理费用在项目成本全链条中确实和工程建设支出、财务成本支出对比而言,金额小、比例低,但不可否认的是不能因为占比小就忽视对管理费用的管控,甚至还会有更夸张的说法,省那个块八毛干啥,从建设成本和财务成本里随便省点,都够大伙发几个月工资了,还吃力不讨好。
  何其荒谬!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行情好的时候对于人员编制不进行管控,一旦行情不好,想把人员减下来,那可是更加吃力不讨好。
  项目营销中心明明有环境非常好的办公区,为什么还要单独在地理位置这么好的地段花一大笔钱租一层办公楼。
  诚然,会让买房的准业主、合作的供应商和参加面试的人选觉得公司有实力,但细想却无必要。
  业主看买的楼盘开发商有没有实力,看的是开发商能不能准时交房、交付的房子质量好不好、整个小区的景观绿化好不好,而不是看你员工的上班环境有多好。
  供应商觉得甲方有没有实力,不是看你办公楼多高大上,是看你能不能按照合同约定准时一分不少的支付工程款。
  员工看你有没有实力,是看看你企业能不能准时发工资、有没有各种福利补贴。
  再说,营销中心的办公环境不比高端写字楼差。
  在地产做得越久,张泽的疑惑越多。
  就拿财务部来说,现有部门总经理1人、会计2人、出纳1人,合作方财务1人,还要再招1名会计、1名出纳、1名融资。
  自己人微言轻,跟韩波也专业探讨过人员配置问题,没用。
  执行就行。
  “今天咱们部门终于全员到齐,开个周例会,首先给大伙说个事,我已经正式跟公司提出了离职,明天新的负责人就过来了。”韩波语气非常平静。
  “什么?”张泽一脸懵逼的侧过脸去看着韩波,心里一万只羊在奔腾。
  我TM第一次参加部门周例会,就给我来这么一个劲爆的消息。
  张泽不知道的是因为这个新任负责人人选,昨天法立元和马东英还发生过一段争执。
  法立元力主让张泽担任,马东英则坚持让管培生孙秋担任。
  张泽弱势在于入职时间较短,虽做出了成绩,但招聘经理一职还没过试用期,就立马提拨为综合管理部负责人,步子迈的太大。
  孙秋就是虽然工作时间才4年,但985院校硕士加管培生,优势突出,最后到中北公司总经理王东来那边肯定是以熟悉的孙秋胜出,担任部门负责人一职。
  韩波的突然离职对张泽还是有点冲击,都是猎头出身加上年长几岁,两人之间还是有不少共同语言,能够和谐共处。

和在地产的这些年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