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当下年轻人的精神结构(1/3)


  我在日本工作过三年,我的印象中日本人就是比较拘谨,人和人之间比较讲那个礼,一套一套的。但是我发现,后来2016年又去,就发现日本人还是有不少变化,你比如说以前穿西装上班穿得很严整,后来渐渐地就是便服,变得也开始宽松一些,但是主要日本人的那些生活个性,逐渐地也有一些打开。比如说我去津山那个地方,从日本的东面山阳县,靠近太平洋的那个地方,坐火车去日本海这边,因为我是要去摄影,我在火车的最后一节车厢,最后一个车厢有个大玻璃,我可以拍照。我在那,站在那里,忽然我发现有点眼光好像在看着我,后来我回头一看,一个三十出头的男人一个劲地在盯着我,后来我在直觉上我觉得他一会会过来跟我搭话,没想到过了5分钟他就过来了。他跟我说,因为他看到我用的相机跟他用的相机是一样的,他也很喜欢摄影,他是个医生,东京大学医学院毕业的,他也很喜欢拍摄各种各样的就是人间情景,所以他看到我在这拍,他心里觉得很有意思,后来我们站在那聊了半天。后来我到了津山我要下车了,他是继续往前,后来我出车站的时候,忽然发现有人后来叫我,回头一看又是他,我就奇怪了他怎么不走了,后来他笑眯眯地跟我说,我今天不去了,我跟你玩,就很有意思。两个人一起到河边,我看那个津山的河流很漂亮,水很浅,我看到一只灰鹤站在那个河上,一动不动,像个剪纸一样的,特别美,后来我们就拍。拍着拍着忽然发现,那个灰鹤就是迅雷不进掩耳,嘣地一下子往水里一戳,一下子就咬出来这么一大条鱼,然后脖子扬了两下把鱼调整好,咕噜一下就吞下去了,才发现这个家伙很阴险,好像站在那好像是很优雅,搞了半天是凝住不动,在那里是守株待兔,就很有意思。所以我就说在这个过程中跟他聊起来,日本文化,大家都在生活中有一种审美感,我觉得审美非常重要,人的个性很大一个程度上是在审美里面体现出来,而不是在实用性里面。
  如果一件衣服怎么做,一个东西怎么吃,这只是一个部分,但是关键是除了实用性之外,还有一种艺术,我们一生,我们一定要在审美方面有很大的投入,审美很讲瞬间。比如说我们去旅行,看到一个旅行纪念品,街上一个摊,他做的那个手工艺很漂亮,很喜欢,然后你问他多少钱,他说200,然后你说100,他说是150,你不要多讨价还价了,因为这是你的审美空间,这个时候跟买菜不一样。就是那一瞬间我很喜欢,这个时候你不要变成一个大闸蟹,我们平常很多人的理性就是这样的,什么事情讨价还价讨到极限,因为生活被捆绑惯了,然后这时候旅行的时候也把自己弄得很局促,拼命地在抢,但是你不能整天搞得那么计量化。所以你在旅游的时候,看到喜欢一个东西,脑子一冲就买,它的价值就在那一会,就是你人生可能忽然发现自己还很自由,感觉自己还是忽然那一下子很性情化。
  明朝张岱说人无痴不可交,就一个人没有痴迷、没有性情,那就不可交往,就没有真实,所以我那一下子,他说200,我说100,他说150,那就买,买了以后回去放在柜子里,再也不想看到它,那也没事,就是那半小时最美的空间,这就是我们人生的审美。所以我们说生活有所轻奢化,什么叫轻奢化呢?生活你各个方面很简朴,但是可能某个方面你会有点超出实用的投入。你比如说喜欢电脑,我就喜欢苹果电脑它的风格,我就是买它顶配,我也不一定用得着那么大的性能,但是我就是喜欢这种完美,这就很好。我们正好在经济收入增长的时候,还有那么一点小小的审美余地,以往的人没这个条件,以往的人是被局限在那个吃都没吃饱,活着的时代怎么可能去讲太多的审美。所以我们今天很多人是用那个什么呢?就是用活着的心态,去做应该活法的时代,这里面就有很大的矛盾,所以身体要流动,心不能固化,不能固化的一个方式就是要扩大一下我们的审美。下班的时候看到花店,是不是可以买束花,它也不能吃,那都是给你自己增添了一种心灵的温暖吧。

和年轻人如何创造自己的生活?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