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俭学(1/1)


  小学时候的是一个统称。是把小学阶段的义务劳动和增加收入的综合在一起。常常是学校发布了的任务,定额内的是给学校的义务劳动,免费交到学校去,定额以外可以换成零花钱。有的是纯粹的义务劳动,冠以的名号。这样的的内容五花八门,既涉及到学校生活的日常,又涉及到与外面未知世界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好像现在小朋友玩手机游戏做任务一样。学校和老师负责发布任务,我们负责去完成。有的完成难度大一些,有的完成难度小一些。完成过程有的增长了见识和见闻,有的增加了韧性和耐力。现在还记忆比较深刻的有几种。归类来说。第一个是收获类的。比如采集植物的子实。家乡到处都是槐树。在家乡贫瘠的土地上,忍饥挨旱,蓬勃生长。采集槐树的种子就是的项目之一。入秋后北风起时,这些槐树豆荚式的种子开始外皮变黑,内里变干。三两个豆荚一处并列在一起,在风中互相拍打着。像一种能够折叠螺旋桨的直升机的桨片。这些种子往往都在高大树木的枝头上,采集这些种子需要特殊的工具。需要在长长的木杆头上用铁丝弯出一个钩儿。将这个钩儿套在这些种子柄的根部,套住后用力一拧,干燥的树枝尖就会断裂,带着几片树荚,从树上旋飞下来。干这个活的时候,往往是几个同学和伙伴配合着来。有采有拾,都愿意干采的活儿,最后挣抢妥协,不断交换工种,最后把劳动果实平均分配。小伙伴们一起嘻嘻哈哈,没感觉劳动的劳累,只感到劳动的愉快。这些树夹采集到一定的数量,放在场院里摊开晾干。趁着大人们在场院里打豆扬豆的间隙,让大人们过来打上两链接(一种藤条做骨、牛皮捆扎形成的板状与长木棒做柄连接在一起,能够抡起来不断拍打豆类是使之爆夹的农具)。黑色的树夹就破裂,从里面掉落出圆扁如大蝇头的树籽。把树籽收集起来,把树夹破皮扬出去,经常能得到小半袋面口袋。
  草籽成熟比槐树籽早,是暑假的重要内容。草虽然目之所及遍地都是,但是大片大片籽实饱满的草地也不容易觅得,所以常常自己一个人奔赴自己的秘密宝藏地。草叶厚朴有蜡质,贴着地皮生长,穗杆粗壮,将一穗密实排列的草籽高高举离地面,一只手同时握住几枝草穗用力从草叶丛中拔出来,一只蚂蚱从眼前跳开去,草清香扑鼻,鸟叫鸣悦耳。集成一把,用皮筋箍住放进书包。回到家里,把满书包的草穗捆穗尖朝上摆在内窗台上晾干,放在外面老家贼要来偷的。干透以后,用手将草穗合在手心,轻轻搓动,草籽就纷纷脱穗,一个假期总有十斤八斤的收获。
  除去交了学校的定额之外,多余的部分每每都能换回几元几角的毛票儿,把元以上的票子交给父母,剩下的毛票儿自己留着,是为自己的劳动果实。
  还有一种是农业劳作的延续。比如说刨豆根儿,拾地膜、剥茧皮。秋天大豆收获的时候,总是用镰刀从根部以上几米几厘米的地方将豆秸割断,豆根依然留在土地里。刨豆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学校冬天的取暖炉子引火。豆根是一种很好的燃料,但是需要孩子们用撅头把豆根从土里刨出来,放在地里晾晒,干透了以后,集中放在筐内码放整齐,交到学校。每人有定量任务,交到学校以后,老师会把这些豆根集中码放在教室的角落,冬天班级的值日生生炉子的时候,要把这些豆根作先用纸点着,接续豆瓣燃烧的才是煤灰,煤渣,大块煤。改革开放以后,新的农业科技开始慢慢深入到农业生产当中了,其中的一项就是用塑料薄膜保持地温,这些薄膜破损以后就留在土地里。收集这些薄膜主要是为了废物再利用,孩子们到田地里把这些薄膜从浅的土层中翻出来。晾干拍掉上面的泥土,然后集中捆扎在一起交到学校。定额任务以外还可以换回一点零钱。现在想来这真是环保的主意。至于说剥茧皮,我前文说到了,爷爷是一个放蚕的好手,家乡人有不少养蚕收茧,到了秋忙季节,人手不足,学校就组织学生一起集中,把蚕茧外皮上的树叶剥掉。孩子们挣到了手工费。而这些手工费有一部分交到学校集中保管,使用有一少部分教到学生的手上。
  正是在这些的项目里。既锻炼了自己的手脚,又增加了自己的韧性。使自己面对这个世界,不断探索它的边缘,了解它的脾气,认识它的积累。真正让人体会到生活的不易。
  这些项目让我们在山野里河流搜寻,让我们在山石田地间收获。到了稍高一些的年级。我们就开始了一项崭新的内容——采草药。让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从平面走向立体。从自然走向人文——山道边的两片路子的野草竟然是书中的车前草;母亲用来烧水治疗孩子感冒的苦根儿竟然是中药中的黄芪;在山上放羊的时候挖来吃的“老母鸡肉”竟然是药食同源的桔梗。最有意思的是我们按照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植物样子找到了一种草药叫盘龙参。他的花序围绕着茎杆,像龙盘柱子一样盘旋生长,高低错落有序,最后一簇顶花像龙首一样,在茎杆的最顶端高高昂起。更让我们惊奇的是,这样一株药草竟然从五毛钱涨到了最后的一块钱。家乡的土地虽然很广阔,但是这种草确实很稀有。每当在意外和惊喜中发现这草时,孩子们都惊喜、尖叫着奔向它,但是接近它的一刹那,全都瞬间安静下来,仿佛观瞻圣物。仔细的用树棍清理它的根部,使每一个根系都完整地露出地面,清理干净后,打开课本把它夹在当中,慢慢的阴干。最后把它像一个神圣的标本一样送到老师的手上。

和馒头山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