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交错(1/5)


  1.订单
  伍海在烟灰缸轻轻弹了弹香烟:“那是97年的冬天。自从一年前辞职离开造船厂,在江南辗转了好几个地方,个体的力量确实太过单薄。后来经朋友推荐,来到一家机电制造企业,暂时给老总当助理。
  3个月后,老总对我的工作表现还算满意,作出了一个决定。希望我在熟悉公司的整体经营后,加入他们的销售团队,加强外贸力量,具体是参与对荷兰的电机出口业务。
  当时,这家民营公司在全国电机制造行业排名第7,年销售额刚刚过两亿。而排在前面的几家企业外贸出口都做得红红火火。由于国内市场的需求几近饱和,利润率也在大批中小企业的无序竞争冲击下萎缩得厉害。想要再向前一步,甚至是保住现有位置都只能在外贸上找突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世界范围的产业转移已初露端倪,这也是西方国家工业化后期的必然结果。
  我们公司当时在生产电机,而世界上做电机最好的公司首推德国西门子,可是价格也是最昂的。
  随着欧洲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虽然面对欧美的高端用户,还得选用德国企业生产的电机。但面向发展中国家更大市场的用户,那些欧洲的电器制造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开始考虑西门子以外的供应商。
  其中荷兰的几家电器制造商就跟大连的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之前,公司没有独立的外贸权,每次出口都是找外贸代理,产品出海关也必须聘请专业报关员报关。结果是业务量小,客户不稳定,协调环节繁多,利润又微薄,总之是费力不讨好。
  恰在这时,公司老总因为有一位原大连电机厂厂长带过来的荷兰大客户,已经准备拿下外贸经营权,大干一场。
  按照公司的计划,我抓紧到魔都学习、考试,很快拿回了海关报关员的资格证。
  同时,公司也在那个大连人的指导下跟荷兰客户展开价格谈判,并按照他们的要求和标准着手样品生产。
  可是前两批样品都很快被“枪毙”掉了,时间过去了一个半月,荷兰一方也渐渐失去耐心。
  公司上下,特别是销售部门顶着沉重的压力天天催促生产部门加班加点。
  因我在原造船厂负责船用电器的生产,熟悉电机制造工艺,被直接派到车间一线督促和指导工人对产品的改良细节。
  为了紧盯容易出瑕疵的环节,吃、住都在车间就近解决,这样近乎疯狂地加了半个月的班,赶在交货期限前,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再次寄出了样品。
  之后默默估计着时间天天守在电脑前等邮件。
  第10天,在网上收到了对方的邮件,虽然仍指出了我方产品存在的18项不足,需要一一改进。但终于同意跟我们签合同下订单了。
  那一天,第一次看到严肃如判官的老总笑的那么开心,大家也都欣喜万分。他高兴地吩咐分管销售的副总和我,说今天要彻底放松一下。先是开到太湖边的酒店海吃了一顿,记得还上了甲鱼(可惜吃不来),花了一千多大洋呐。
  随后又说去舞厅跳舞,我那时刚从大学出来没几年也不会,就呆呆地坐在旁边看他们在舞池中旋转,一边喝着咖啡(速溶的)。时间过得飞快,印象是喝下了三扎(当成生啤了),直喝到凌晨四点过才回到住处,大脑很清醒,根本睡不着。但是很快就感到一阵阵的眩晕、虚脱、难受,捱到天亮才支撑着去了医务室。”

和川流不息之寒流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