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打稻谷(1/2)


  日子过的波澜不惊,杂货店的生意在稳步增长,母亲每天不是在守杂货店,就是回老家干活,父亲一有空闲了也会积极帮忙。
  到了放暑假的时候,大姐考上了黔江中学,父母欣喜若狂。我秋季开学也该上一年级了,用老人的话说就是要用绳子牵住鼻子了。
  大伯带信来说,我家的稻谷可以收了,父亲专门回去看了一次,确实是可以收了,回来和母亲商量就定在7月26号。也就是后天。
  天没亮,父母和二姐还有我就回老红椿了,回家的时候要路过稻田。
  一望无际的稻田里,齐刷刷的长着绿绿的叶,沉甸甸的稻穗的水稻。它绿得可爱,黄地喜人,金黄色的稻穗整齐地给稻田镶了一道金边,微风一吹,黄里有绿的稻子波浪轻翻柔情似水,丰收的景象,让人有了无限遐想。
  母亲自然是在家准备早饭,父亲去喊起坤伯伯,伯娘,海棠哥和嫂嫂,大伯,大伯娘,沟对面的海刚哥,前伯伯,仁伯伯,择二伯伯和伯娘,真伯伯和伯娘,会民哥和嫂嫂,还有内三沟的江伯伯和伯娘。
  在外面这里收稻谷,箩、筐、簸箕、扁担,户斗,晒席,背篓,麻布口袋,这基本是标配。
  6点不到,一行人就浩浩荡荡的朝田里进发,户斗是最大件,当然是父亲自己来扛。
  到了田里,几下就分好了工。
  8个人挥动镰刀,收割。
  脸朝水稻,背朝天。累了,田埂上坐一坐,放下手中的镰刀,摘下头上的斗笠,双手掸一掸衣袖,抽上几根烟。抽完,继续弯腰割稻子。
  镰刀嚯嚯光且快,一字排开,向丰收进军,共鸣镰刀吻着谷穗的旋律,一场欢乐的丰收舞曲,稻田里一片热火朝天,后面犹有我和二姐还有几个小朋友拾谷穗。颗颗粒粒皆珍贵。
  小时候,大人告诉我,左手拿稻子,右手握紧镰刀。割稻子的时候,镰刀口要向下斜,不然很容易割到手。可是,尽管多么小心,也有割到手指,鲜血直流的时候
  2个人稻谷扎一把把,搁田里。
  2个人负责把稻谷送到户斗旁边。
  2个人在户斗内侧用力的拍打,让稻穗脱落下来数遍下来谷子便从穗杆脱下。然后用禾叉将稻草抄出一边,金灿灿的稻谷一沓沓,。
  1个人装袋。
  3个人往回背。
  收完稻谷背到院坝,或者箩筐来挑。田里剩下稻杆,把根留在水田,谷穗的根永远恋着田地。
  谷穗倒在晒席上,铺开,脱出稻谷,要晒。晒干了才容易保存。将稻谷铺开,用的是木耙。铺成薄薄的一层容易干,让烈日将谷子炙烤。隔段时辰去翻一次,场上留下一圈圈足痕,像是金黄的海中一圈圈的波涟。
  晒谷子,一要翻,就是用足来揝开,二是要看,防麻雀偷吃。麻雀飞下就赶紧呦喝,拍手恐吓用石子砸。有人做了个“茅哥“(稻草人),用以阻吓麻雀,风吹“茅哥”似人动,麻雀也忌几分。
  9点多的时候,母亲来叫大家回去吃饭了,在我们这里,夏天不吃早饭就去干活,干两三个小时后再回家吃饭,叫“打早”。大家有说有笑回去吃饭了再来,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出来了,没有敢抬头看一眼太阳,只觉得到处都耀眼,空中、屋顶、地上,都是白亮亮的一片,白里透着点红,由上到下整个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条都是火镜的焦点,仿佛一切东西就要燃烧起来。

和80年代的前半生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