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暗流从来没有停止过(1/2)


  “好文章啊,好一个复杂的内心世界,竟然可以这般解读。”
  “一个内心极其卑劣下贱,外表却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形象,大多数要从这解,却不想,还能从妻子早起的内心复杂世界来解。”
  “没想到,仅凭这篇文章,便不虚这神童之名。”
  “还能五比十股,确有不凡之处。”
  李府,分守道参事李希言却哈哈大笑,有人博闻强记,将陈文强仅仅一遍的口述记录了下来,并写成书面的文章,卖到了各大府邸。
  “恐怕不然,纲常之道虽重,却不比廉耻重。”
  “而这篇文章若是到藩台的手里,恐怕只能落入中等。”
  旁边的辛酉却是微微一笑,揣度而语:“不过,这不管如何,博名已成,怎么算,许家都亏了一点。”
  “终究是腐朽了一点,迂腐之流,陕西学府在这种人手中,算是一桩憾事!”
  这引得李希言大笑,道:“确实,一篇文章已是成全其名,接下来只能说是无足轻重,锦上添花。”
  “若我来出题,只问一道,前两道稚子对答,第三道考乡试之题。”
  “如此,前两道只能算是常识,最后一道压轴掀了神童之名。”
  辛酉也跟着大笑道:“可这,与我们何干,倒是可以动一动这张淼了,既然都退隐还乡了,就该好好的回老家养老,站着茅坑,空虚其位,德行有缺,令学府风气大不如从前。”
  “这样的人,有何资格任教谕之位。”
  闻言,李希言点了点头,轻轻落子道:“人家把后背漏出来让我们捅,我们不捅,那就太对不起人家的好意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浪花却又朵朵开。
  长安城内也在此时掀起了阵阵暗流。
  只有吃瓜群众还一门心思的吃瓜。
  “好家伙,乡试大考题,这要是答出来,岂不是捅破天了。”
  “陕西两省难道真的要横空出世这般惊艳的人物?”
  宣政司参政王珞丹惊奇,瞅着陈文强回答第一道题的文章,听着第二道题竟然是乡试大题,不由侧目与震惊。
  有一种预感,今日的长安城,会有巨浪翻涌。
  “速去北门,若是果真一炷香答出,将文章抄录过来一份。”
  王珞丹拍手捉急,急不可耐的想要知晓这场争论的答案。
  而此时。
  就在整个长安城的焦点都聚集在长安北门之时。
  在大街小巷之上,一道关于陈文强立志五年内要考上状元的消息,不胫而走。
  此前潘陈两家对赌,消息仅在河西几个家主和潘家核心以及潘明深交者之间流传,并无广为流传。
  但此时,潘家却主动将消息传递了出来。
  五年之约。
  金榜题名。
  这样的消息,令整个长安城都地动山摇了起来。
  “竟是如此!”
  “潘家!”
  陕西宣政司教谕许抚远眉头一皱,面色暗沉沉了下来。
  “本以为此事顶多只是陈武强想要为自家子弟博名,求个老师。”
  “却不想,竟然还有这般隐情?”
  “五年状元郎,若潘陈两家联姻,汪汝这等首鼠两端之人恐怕要倒向潘家,想要在河西之上推广理学又有诸多困难了。”
  “只是,十三岁,十八岁真的能金榜题名,便是青史之上,也是寥寥无几啊!”
  许抚远眉头紧皱,陈家为自家弟子求名儒为师,这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此次随着肃王薨了,京师对河西豪族的态度也有了转变,甚至理学一脉准备在河西推广理学,要在河西之上建一座学府,要从各个学府调拨数百名理学大宗前往河西。

和西陈代明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