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好饭不怕晚(1/9)


  八九十年代的菜市场是一个大的市场,不仅能买菜买肉买水果,还能买衣服看病剃头理发,所以赶集是很多农村人十分的期待的事。
  随着现在生活条件的改善,如今菜市场已经从当初一个整合的小型商业中心,变成了现在的单一市场,卖菜的就是农贸市场,卖水果的就是水果批发市场,卖鱼的就是海鲜市场,至于服装批发和治病看病的这些事情基本上也都分流到了小区附近的药店诊所理发店。
  虽然菜市场的功能进行的细分化和规范化,但是对于老徐这样老一辈的农村人而言,这些细分后的菜市场总是感觉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
  不过这也正常,城里不比农村。
  在农村的时候,十里八乡,好几个生产队的人都汇聚在一起。
  在城里,单单一个小区就有几千人,如果还要挤在一起买菜,那菜市场怕不是要几万亩地那么大。
  老徐一边瞎琢磨,一边抱着小外孙女走进了菜市场。
  这小丫头下午的时候已经打过一次瞌睡了,但是半道上被老徐做菜的动静给闹醒了,再加上她这种五六岁的小孩本来也是喜欢打瞌睡的年纪,所以刚才坐了一趟公交车,她又睡着了。
  老徐抱着她,在菜市场门口略微看了一眼这个菜市场的门头。
  毕竟也是好久没来过了,乍一看着还有点陌生。
  这个临江路的菜市场主要是卖海鲜,除了老徐这种办一条龙流水席的厨子之外,一些酒店或者街边的饭馆也会来这里批发海鲜。
  夏天小龙虾上市那会儿,这菜市场门口各种小三轮来来回回的跑,那种装鱼的半截蓝色塑料桶里面全都是小龙虾,专门卖给路边的大排档。
  不过这会儿龙虾已经下市了,再加上已经晚上了,所以这个菜市场显得稍微有些冷清。
  老徐一路走进去,门口好几个卖鱼的档口都已经收摊了,不过还是有很多档口没有收摊。
  现在不比以前,以前农村的菜市场既不通水又不接电,卖鱼的鱼贩子只卖上午那一趟,过时不候。
  现在的菜市场水电气都很齐全,再加上各种设备都专业了,卖鱼的池子有专门的打氧气的气泵,还有处理冻货的冰柜。只要鱼贩子不收摊,卖个通宵都没问题。
  老徐一路走走逛逛,看着路边鱼池里摆出来的鱼。
  他对鱼没什么研究,印象中西南地区好像没有什么本地的特色鱼,不像其他地方有什么武昌鱼、桂花鱼之类的鱼。
  他们这儿一般吃鱼不是吃白鲢就是花鲢,这种鱼在东北好像是专门做鱼头汤的,他们那里的人好像都不太喜欢吃水煮鱼片之类的菜,觉得鲢鱼身上的鱼刺太多。
  至于两广地区本来就临海,各种海鱼也有不少,一般平时吃小鱼就是吃罗非鱼,吃大鱼就是吃草鱼、鲤鱼之类的,似乎也很少吃鲢鱼。
  老徐本身就是办一条龙流水席的厨子,做一条龙流水席最重要的就是菜的质量。
  这个质量既包括菜的味道,也包括菜的份量和价位。
  因为一条龙是包工包料,直接按照一桌多少钱来算,所以不同厨子定价做出来的菜,互相之间也是有竞争的。
  比如老徐以前办席就喜欢做老式的“农村九大碗”,头菜就是鸡鸭鱼肉。
  这些菜做了几十年,他做菜的手艺自然是不用说,但是做了几年之后,老徐渐渐的发现别人不太乐意找他去做厨了。
  他四处一打听才发现同行做的菜,早就已经与时俱进了。

和人生一味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