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不想当咸鱼的杨爸和杨叔(1/1)


  巧了,杨芋的父母生下杨芋这年。
  出于国家政策的原因,杨家不能再继续种烟叶,因地制宜要大面积改种玉米、红薯,另外可以多养牛、猪和鸡。还有一个消息也在洋芋村传得沸沸扬扬。隔壁干沟村一个叫茶山的地方,被外地的老板看中了,要投资建一个煤厂,正在招工人。
  杨爸和杨叔在18岁左右就结了婚。杨爸生下杨芋的姐姐是19岁,生下杨芋是21岁,去煤矿干活时也是21岁。杨叔也是在杨芋出生的前一年结婚,但没有要孩子。
  杨爸和杨叔一合计,“国家出台政策不让种山烟,那山烟肯定是不能再种了,明年就把地改种玉米和红薯。但种地只能吃饱饭,一年能赚几个钱呀!孩子在长大什么地方都要花钱,咱爹的身体也不好,看病也要花钱,不是说茶山煤场在招人吗?明天去找大伯家的小琪三叔家的两个哥哥一起去看看,能不能找个活干。”
  在杨氏家族一伙人出发的时候,谢家,成家、刘家、唐家也有几伙人准备出发去茶山煤矿找活干。由于都是洋芋村的人,去了外村怕被外村人欺负,于是几伙人都不顾谁是谁家的,只按年纪,大的当哥哥,小的是弟弟。来到煤矿,煤矿正是用人之际,于是大家都在煤矿干了下来。并且在煤矿都特别团结,互相帮助。
  洋芋村一伙人去茶山煤矿要走七到八公里的路。
  他们会先经过自己家的土地。这些田野呈梯状分布,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镶嵌在山间,在晨曦的照耀下和云雾的笼罩中泛起碧波,若隐若现、宛如仙境,就像从人间登上天堂的天梯似的,非常壮观美丽。这些梯田分布在山丘之上,从山腰一直延伸到山脚,垂直高度五六公里,横向延伸五六里,纵横密布,气势恢宏,从空中俯瞰,层层梯田沿山势蜿蜒迂回划出一道道绝美线条,看上去像大地的指纹。绵延的梯田像摊开的巨大书页,铭刻着洋芋村荡气回肠的变革史诗,记录着杨芋村村民的四季劳作,他们和梯田相濡以沫、共生共荣,宛如一曲美好的大地欢歌。
  由于干活时间紧,他们从家出发,是沿着梯田旁的小道往上走,走完梯田就到了林场。而杨芋的爷爷放牛到林场一般是在天气晴朗的日子走车路,和他们的道路不同。林场是在洋芋村和干沟村的交界处,属于洋芋村的地盘。出了林场就不用走小道了,前面就是一段长长的山路,名叫“雷家沟”是洋芋村和干沟村交界处干沟村的地盘。
  雷家沟的路上有一段魔鬼车路,是洋芋村一伙人去茶山煤矿的必经之路。云南复杂的地貌造就了这条特殊车路路况,180度急转弯、3公里直下坡、瀑布、悬崖峭壁……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车路应有尽有。
  这条车路只有短短的6.8公里,但却有68道拐,最短的地方50多米就是一道拐,开车的司机往往几秒钟就需要转动方向盘,当地的司机师傅无论经验再怎么老道、技术再怎么好,都时刻记住开车的六字箴言:“人冒抛,车冒飘。”1995年,村民修建这条公路时,车路两旁的山石太硬都是峭壁,加之资金局限、技术设备落后,6.8公里的道路只能绕来绕去。从空中俯瞰,这条蜿蜒曲折的车路,就像一条盘缩着身子的巨龙,没有翅膀想飞却飞不起来。
  有人说,在这里,汽车翻下去不是车祸,是空难;拍照不叫摄影,叫航拍……当你紧张地在挂壁公路上前进着,眼前的山谷风光也不断变化,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感叹人类的智慧和勇敢。
  过了雷家沟,便到了干沟村村东头的茶山煤矿。煤矿建在车路旁的一处大平地上,四处没有人烟,是在深山老林之中,除了煤矿的工人和来往拉煤的大卡车,就只有矿外的树、鸟,和矿里的虫、鼠。
  杨爸杨叔一伙人就在煤矿上班,他们住在煤矿里,吃在煤矿里,条件很是不好。但他们不怕苦也不怕累,只要厂里能准时给他们工钱,他们就感到开心满足。厂里生意好,买煤的人多,他们就在厂里连续吃住一个星期甚至半个月都不回家。生意不好呢,就干几天回家休息几天,听厂里安排,什么时候来生意了就什么时候去厂干活。

和纵情欢歌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