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有名的好村滩(1/2)


  道路如此整齐的村庄,在周围几十里范围内绝无仅有。只是村里的房屋院落与街道相比,不够匹配。
  同一排房子的高低和院子的深浅差别很大,好在虽然从前面看参差不齐,从后面看在一条线上,基本齐整。
  榆柳村村东的大路,向北通往清源城、向南通往南山。村西正街以北,村西北二队大场面以东,村南南门以东,原来的城墙根基经过村里人的平整扩展而修成了路,都叫做城墙路。为了加以区别,在城墙路前冠以方位。
  村里的城墙,是解放前为了防土匪抢而修建的,修起来已经有30多年了。当年是曹诚出资,常生爷爷常进带领村里人用了两年的时间建起来的。
  解放后因为没有了土匪,城墙也就没用了。拆的拆,塌的塌,到如今只剩大约四分之一了。
  建生产队之前,南城墙全在。建生产队的时候,一队选大场面(场院,碾打庄稼的地方)的时候,因村里没有合适地方,就在南城墙外选了一块地做了大场面,并在大场面西盖了饲养院、队房和库房。
  随后,一队社员把南城门以东的城墙全部拆掉,平整扩修成了南城墙路。
  榆柳村的戏台坐西朝东,戏台后面有三排高大的通天杨。唱戏的时候,戏场里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闲暇时,大人们聚集在这里打沓嘴(闲聊)、抬杠(执意争论),小孩子们追逐嬉戏。
  三伏天,村里爱好音乐的社员吃过晚饭后,会在戏台上或柳树下吹拉弹唱,一派欢乐景象。
  村里每年正月十五总要打社火,有些年份还会放焰火,每年夏天和秋天都会唱一场大戏,除了遇到特殊情况外,不会隔断。
  白翼人还告诉常生,榆柳村的土地,比周边哪个村子的土地都多。
  如今村里的人们一提起曹诚来,大人孩子没有不感谢的。因为榆柳村现有耕地以及林地差不多有一半是曹诚的。
  据说,曹诚年轻时候就显出了他的与众不同,此人十分善于经营家业,并能平心对待长工、短工,与长工、短工相处得十分融洽,正所谓“掌柜子长工,亲如弟兄”。
  除此之外,曹诚还十分注重对子弟们的教育,不让子弟们嫌贫爱富,恃强凌弱。
  土改的时候,曹诚被划为地主,他家的大部分土地都分给了地少或无地的人家,去世的时候,已经进入公社化时期。
  曹诚虽被划成了地主,但因待人好,为村里做了不少好事,故没人说赖。
  尤其是修石桥的事情,人们更是拍手叫好。
  当年榆柳村人从西出村很不好走,一到下大雨,干脆就不能走了。
  曹诚有了钱以后,出资在金银沟上修了一座石桥,方便了村里人出行。
  “好村滩!”白翼人把自己所知道的想起来的觉着重要的情况给常生说了以后,感慨道。
  常生听着他姥爷的讲说,忽然瞭见他二大爷收工回来了。
  常有才一看见侄儿子,乐得眼睛迷成一条缝。他和白翼人打过招呼,掏出钥匙打开大门,把钥匙给给常生,叫他开家门,他去抱柴。

和坦荡是这样炼成的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