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院子(1/1)


  前面我说过了,我住的地方是外贸和五矿两个单位一起合作建造的房子,其实这就是当年工厂单位给职工们建造的家属楼。
  我们家住的那个大院当时是建造在山顶上的,不过当时山已经被铲平了,所以回家的路是一个很大的上坡,不过如今不论是谁去走那条上坡路,也不会想到这里曾经是个山顶。
  我们家的大院一共有三栋楼,也是被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的,我家住的后院,出了单元门口就是一排小煤屋子,上面是一个平台,我小时候经常爬上去玩,后来没过几年就都荒废了,我记得我上初中那会,我家里还开了个饭店,当时母亲为了来回方便,于是就买了一辆小木兰牌子的摩托车。
  后来为了方便我母亲停车,我父亲就和楼上的邻居大爷商量了一下,于是就利用几个当时邻居们都已经不在使用的煤屋子,改造成了一个小屋子,大小正好可以停下我母亲的摩托车。
  当时这个活动是父亲和姨父一起干的,他们两个人整整的干了一天,可真是累的他们两个人够呛的,不过不管再怎么累,都是可以靠一顿啤酒来解决的。
  再往后的几年,因为青岛开了旧城区的改造项目,这个我父亲和我姨夫两个一起忙了一天盖起来的车库就被街道的人给拆除了,至于我母亲的摩托车,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三个月前,已经被我给卖给了收废品的老头了,一共卖了120元钱,说起来这个价位还算是可以。
  不过我小时候除了在煤屋子上跑来跑去之外,更喜欢在后院里仔细的寻宝,买个年代的后院里差不多长满了杂草,草丛里经常会有其他孩子丢失的小玩具,所以当时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搜索院子里的每一寸土地,然后在那里找找看,有没有别人丢失的玩具。
  最难得是,我乐此不疲的做的这些事,还总是让我有所收获的,所以我家的后院就是我小时候的宝藏地。
  当时除了在后院到处寻宝,我还会跑到前院去找我的小伙伴,小时候和我关系好的有这么几个人。
  和我同岁的有刘潇,他的父亲和我的父亲是一个单位的同事,而且还是一个很厉害的电工师傅。
  邵帅,这个名字多少有点占便宜的意思,他的父亲是当地派出所的所长。后来的很多年以后,他们家就搬家了,所以我也是很多年没有再见到过他了。
  比我大点的人就是东魁,这是他的小名,大名我也不太清楚,反正从小我就这么叫他,后来他因为一次以外,他失手杀了他自己的母亲,具体的情况我就不太清楚了,只是知道他还没有出狱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卖了房子搬家了。
  王志斌,他的父母是一个单位的同事,当然了,他的父母同事也是我父亲的同事,他家住在一楼,当时他家里把门口的院子改成了私家小院,还在院子里盖了一间小房子和一个圆形的鱼池,后来也因为旧城改造的原因则给拆出了。
  比我们都大一点的也有几个人,不过他们不太喜欢和我们这些太小的孩子一起玩。
  一个是住在一楼的姐姐,她叫王秀,听说结婚以后没几年就离婚了。
  一个叫梁浩,他住在我们家楼下,他从小就在家里联电子琴,那个时代,雅马哈牌的电子琴很流行,但是在我的印象里,梁浩从小到大学的曲子好像不是跟多,反正就是他高考以后,整个楼里就再也没有听到过他弹琴的声音了。
  还有就是住在六楼的窦祁伟,我对他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家里有几个变形金刚都是我最想要的,后来他们家也搬家走了。
  还有一个叫大波的,从小就是残疾,那个年代虽然是实行了计划生育,但是父母双方的子女如果有残疾的话,那么还是可以再生一个的,所以大波还有一个弟弟,在我印象里,他们家非常的困难。
  由于大波失去了劳动能力,所以后来学了一身修理家电的技术,那个年代,干这个的很吃香,后来大波家里就把一楼的房子改造成了一个专门修理家电的门头房,往后有几年的光景里,全院的人,不管是谁的家里坏了什么东西,就都会拿去找大波修理。
  后来他们家也搬走了,过去的老房子现在租给了院子的一个阿姨家,现在阿姨把他们家的房子改造成了理发店,直到今天,我还是会经常的过去理发的,而且每次那个阿姨一看到我,就说她是从小看着我长大的人,但是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个阿姨是谁。
  除了这些人,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他叫刘栋,这个小子和我同岁,但是上学的时间却比我早一年,所以他大我一届。不过这个小子不休息我们院,而是住在马路对面的院里。
  就这么说吧!我小时候是远近驰名的小霸王,要不有刘栋的存在,我绝对是两个大院的一代霸主。
  不过可惜了,因为既生瑜何生亮,刘栋是我小时候最强的劲敌,也是唯一的一个能我和我打成平手的人。
  后来听说刘栋毕业以后去一家很大的电信公司,然后他就利用了用户的电话号码去搞诈骗,本来就够判7年的,结果这个小子当时竟然跑到了外省,抓回来以后直接被判了15年,算算这几年也差不多该出来了,如果还有可能的话,我还真想再见一见他。

和就这样慢慢长大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