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盘门米行(1/2)


  1945年7月底,我辞掉了吴江渔市场的工作,回到苏州三姨娘家,家里没有什么变化,每天仍是喝稀粥。见到同学李健后,谈了半年来我在渔市场的情况,对他家亲戚许主任对我的照顾,表示感谢。
  有一天,李健告诉我,要带我去见他父亲和合伙开米行的亲友。记得那一天,李健父亲正在合伙的亲戚家,与几个股东一起打麻将,李健带我去见了面,并作了介绍,他们只看了我一眼,继续打牌,边上几个太太在磕瓜子,都没有表态。只有李健父亲看大家都不说话,就为我打圆场说:“我们知道了,商量一下再说,你们先回去吧!”后来才知道,几位股东认为我只是个孩子,到米行干不了什么事,不大同意我去米行工作。在李健父亲说合下,才同意我去米行工作。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能吃饱饭就行。所以,1945年8月初,我就去米行报到了。
  我去工作的米行,开在苏州盘门外,盘门是苏州的南门,城墙高大巍峨,有水路和陆路两座城门。从陆路出了盘门走不远,就是一条大河,河上有一座大石桥,桥东沿河有一条石板路,一路上开了十几家米行,每一家米行,都有自己的码头。
  我们的米行开设在大桥东面石板路口,是离大桥最近的一家,房屋分南、北两部分,石板路从当中穿过。南屋在河边码头上,盖了三间平房,东面一间是账房,当中一间是营业大厅,与码头相连,是吃饭,经营活动场所,放了桌椅和进货时用的量具,有木质的合,升,斗,斛(又叫石[音但])四种,还有盛稻谷的箩筐,笆斗等。西面一间是厨房。北屋是一个大仓库,房屋又高又深,里面有许多芦席围成的粮食屯子,堆满了稻谷,还有碾米机,吹风机等加工机器,和一包包堆放整齐用麻袋装的白米,分梗米,籼米,糯米等品种。
  米行的工作人员有一位经理,一位账房,两位计量员,两位计数员,两位技工,几位扛粮的工友,一位伙夫,还有住在城里的推销员,总共约十多个人。经理是大股东派来的米行的总负责人,掌握经营大权;账房掌管财务大权,也是大股东派的人;计量员是掌管量具的人,必须有经验有技术,当时的量具在进货使用时,是很有讲究的,只要会做手脚,就可以使农民运来的稻谷,由一百斛变成九十五六斛,从而使米行得利。所以,老板很重视计量员,要找忠于自己的人来计量。
  记得我去米行报到的那天下午,只有账房先生一个人在家。账房先生四十多岁,中等身材,有点发胖,面孔发红,戴一副近视眼镜,坐在大厅一张躺椅上看报。我向他作了自我介绍,并拿出李健父亲写的介绍信,他看我是个孩子,只看了介绍信,只说了一声:“好啊!”就叫我把行李放到账房间去,也不介绍米行的情况。到吃晚饭时,从仓库里出来几个工友,大家只打了一个招呼,就各自吃饭,也不讲话。晚上睡觉时,账房先生叫我睡在一张小帆布床上,他自己睡在一张大床上,把衣服全部脱光,一丝不挂,使我感到很惊奇。

和一生平凡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