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家庭变化(1/3)


  从1946年4月到1949年8月,我18岁到21岁,在上海中国实业银行工作期间,共经历了3年零4个月,我的家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记得是在1946年10月,有一天大哥打电话给我说,父亲从西北回到了上海,住在一家小旅馆里,叫我晚上去看望父亲。当晚,我去到小旅馆,见到十年未见、印象已经模糊的父亲。父亲瘦高个儿,平头,戴一副黑边眼镜,头发已经花白,见了大哥,三哥,姐姐和我,自然十分高兴,十年不见,儿女都已长大成人,而且,都是西装革履,外表都很帅气。他说,看到我们都已长大,很高兴,多年来,一直没有续弦[即再婚],都是为了我们这些小儿女,他到西北以后,曾在SX省XA市待过一个时期,后来就到GS省TS市工作,曾辗转托人带些钱回来。这时,我才知道父亲带钱回来养活我们,过去一直以为是大哥养活我们。
  大哥的婚姻是父母包办的近亲结婚,1943年,由于大嫂的错误,大哥一气之下,到镇江乡下,把孩子们从大嫂身边接出来,住到苏州三姨娘家,已经三年多,就等父亲回来,解决问题。
  可是,父亲表示不同意他们离婚。他对大嫂不守妇道,败坏门风,十分生气,同时,因为当时社会风气,认为离婚是丢脸的事,男人可以娶小老婆,把大老婆养起来,但不能离婚。而且,大嫂是母亲的亲侄女,当时是近亲结婚,亲上加亲,更不能做对不起亲友的事。何况,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离婚对孩子抚养也不利。所以,父亲从他的思想观念、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出发,权衡利弊,认为离婚有辱门风,没有同意大哥离婚。
  大哥对父亲的态度,自然不满,于是,事情就拖了下来,一直到解放后,婚姻法公布后,大哥才同大嫂办了离婚手续。
  父亲回来后,无家可归,没有住处,很不满意。从父亲的处境来说,1936年冬,他中年丧妻,悲痛欲绝,为了养活幼小的子女,只能强忍内心痛苦;1937年春,千里迢迢,远去西北,寻找出路,当时,并不知道会发生打了八年的抗日战争;在家乡被日本鬼子占领,成为沦陷区后,他孤身在外,苦熬岁月,担心害怕,不知子女在家乡生死存亡,其内心苦闷可以想像。好不容易盼到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知道子女都已长大,到1946年秋,辞了工作回来,这时已年过半百,年老体衰,谁知回来后,已无家可归,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心中郁闷,可以理解。
  但是,当时大哥,三哥,姐姐和我,虽然四个人都有工作,但是收入都不多。根本没有条件解决住房问题。大哥在盐业银行工作,1940年前在香港分行时,薪水比较高,后来,回到上海总行后,就只能拿上海职工的薪水,还要负担住在苏州的我和妹妹弟弟、两个侄儿的生活,因此,他不可能有钱租房子,就一直住在盐业银行的集体宿舍里,十几个同事住在一个大房间里。三哥当时在上海正明银行工作,这是一家私营银行,薪水不高,而且,还在业余时间,自费上大夏大学,学费很贵,也没有钱租房子,一直住在正明银行楼上的集体宿舍里,四个人住一个小房间,床对着床,十分拥挤。姐姐在一家医院里当护士,薪水也不高,住在医院的集体宿舍里。我在中国实业银行当练习生,薪水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也是住在银行的集体宿舍里。
  所以,当时的现实就是如此,没有钱在上海租房。当时,还有妹妹弟弟和两个侄儿,住在苏州三姨娘家,父亲不可能住到苏州去‘寄人篱下’。镇江乡下老宅的房子,被大嫂的母亲,也是父亲的亲家占据着,父亲也不可能去要回房子。在上海又不能长期住旅馆,真是‘无家可归’。

和一生平凡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