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3(1/3)


  在兴趣爱好方面,梁晓诺虽然有个喜欢读书的良好兴趣,但他并不喜欢读教科书,因为从教科书里面寻找些许快乐,是件非常困难的事。
  教科书就像是德高望重、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老人,总是让人产生敬畏之感敬而远之。闲书就不一样了,它仿佛是个娇艳欲滴的少女有引人入胜的魅力;读她时总是种快乐的享受,而读教材就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每逢读教材时,梁晓诺就祈祷全世界的人都变成笨蛋,因为那样他就会成为天下智者。毕竟从某一方面来说,一个人有没有知识文化不是取决了他本身,而是取决于这个世界大众人的知识水平高度。
  聂飞自负才倾天下都不屑看书。他常借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话来形容自己,说天下才共有一旦,他聂飞独占九斗天下共分一斗。所以,他常找机会讽刺舍友们的无知,以彰显自己的有知。
  他见梁晓诺平时阅读的书都是些《故事会》、《读者》、《青年文摘》等这类轻松的杂志,便讽刺梁晓诺,说那类杂志乃是中学生读物,堂堂一个大学生读它也不觉得害臊,无怪乎文笔止步中学生水平。
  梁晓诺觉得这是敝帚自珍的事,何况他本来就高中刚毕业,便懒得跟聂飞斗嘴,就当有人在放屁。不幸没过几天,上英语课时讽刺再现,那英语老师自恃自己漂洋过海见过大世面,更看不起这类杂志,将它们贬为初中生读物。
  梁晓诺连连被贬,而且越贬越低,气得怒火攻心,暗骂英语老师是叛国贼,对其恨得咬牙切齿,最后“恨屋及鹊”,对英语也厌恶得骂它是“英格拉屎”语,接着一连逃了两个星期的英语课,以抒厌恶之情。
  后来梁晓诺细忖觉得不对,和小人斤斤计较自己吃亏是愚蠢的体现。他想如果自己大学毕不了业那百分百是英语没通过,为了顺利拿到“亚当夏娃遮羞包丑的那片树叶”,他只好放下身段好好学习英语。
  学好英语的关键在于词汇量,梁晓诺只好从背单词开始。遗憾梁晓诺爱国情愫浓得化不开,对单词的记忆力好比徐志摩《再别康桥》一文结尾处的诗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他记忆单词记了即忘,忘了再记,反反复复,联想记忆法词根记忆法通通派上用场都无济于事,最后在不懈努力下终于能在饭前默写如流,甚至连单词的出场顺序都记住了,而饭后探查记忆,发现只剩一点模糊的痕迹了;隔天再探,原本是想巩固加深,却痛彻地发现之前记忆过的单词全都变成了素未谋面的新词汇,新到只差没办法和它们打招呼说哈喽了。
  即便这样,梁晓诺并没有浅尝辄止,而是反反复复地记觉得付出总会收获的,便坚持了近两个月。
  在那两个月里他脑海里面全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谠言敲着警钟,可遗憾的是两个月后的大总结中,他却看不到进步的任何蛛丝马迹,这效果正合了那句“不是所有的付出(努力)都会有收获”。

和格致,遇见不一样的自己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