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国安(1/2)


  再开始说一下孙亚范带到马太家的男孩,他没有随后爹马太的姓,名字叫,随娘改嫁过来那年他9岁,虽说该是上学的年龄,但家里供不起,就没上学。
  第二年10岁时,就到距家二里地的邻村给人家放猪,也是白吃自住白干活,这也是为了家里少一个吃饭的人。
  由于年龄太小,想家时,趁空跑回家看一眼,然后马上跑回去。在那干了四个月时,本村有一家找个放马,他就回来给人家放马。那是一匹老马,让他每天牵到草甸子里去放,有一次还把马陷到泥坑里了,他怎么也牵不出来,急的大哭,幸亏还有在一起放马的大人,跑来帮他把马从泥坑里牵出来。
  到转年11岁时,他后爹就领他出去铲半拉子地。
  起大早,天不亮就下地,小孩犯困,走路时都睡觉,他后爹就在前边牵着他的手,他踉踉跄跄的在后边跟着走,在每次下地时,他后爹总挑着两个柳条大筐,把铲下的野菜随时收拢到筐里,住工了挑回来剁碎喂鸡、鸭、鹅。
  他到了16岁,也渐渐懂事了,想到一天天总和土地没完没了的打交道得啥时是个头呢,他想学一门手艺,做为以后生活的立身己本,他就上巴彦县城找老姜家他舅爷。虽说他母亲以前曾为400元钱的事和他舅爷发生了不愉快,但过后他舅爷一想,觉得是自己理亏。这次外孙子找上门来,也不是外人,干活用谁都是用,就把他安排到瓦匠班子里当小工,吃住在他舅爷家。晚上没睡觉的地方,他也没有舅奶了,就和舅爷挤一张床上睡觉。
  就这样,在一起将就了不到一年时间,他舅爷说两个睡一张床太挤,晚上睡不好觉,休息不好,就把他撵回来了。
  就这样,他也不能在姜家瓦匠班子再干了。在要往家走时,他趁手里还有几个工钱、就想在街里往家买点零用东西捎回来。正在街里溜达时,赶巧碰到了老何家的两姨叔叔,他叔叔知道了他这种情况对他说:“你回去咋办,在农村又不好找活,挣不到钱。这样吧,我们家孩子多,你上我们家和那帮孩子在一起挤着睡呗。然后我在街里给你找活干,总比回屯子强”,他就跟何老叔去了他家。让他叔侄儿在城里碰面,这像是老天的安排,也正是如此安排,转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是一个有心计不忘前情,懂得感恩的人,以至于参加工作后,一直没断和他这个叔叔的联系。的三儿子于军当兵转业后,被分配到LF市工作,后来他何老叔的儿子去廊坊开饭店,在当地得到他儿子于军的帮助,在那里挣到了不少钱,这是后话。
  在巴彦县城里待到了20岁时,哈尔滨建筑工程单位去巴彦县招工,他及时报名,就去了HEB市里的建筑工程单位上班。此时他感慨万千,当初,要不是在巴彦县内碰到何老叔把他带回家,哪能碰到这么好的机会。
  到哈尔滨工作后,由单位安排瓦工师傅带他干活,他从零做起,虚心系统的学习建筑知识和技术。
  到他22岁时结识了哈市一个工人家庭的姑娘,经过一段时间相处,两人把婚事订了下来,并决定于第二年结婚,并向单位提出了结婚申请。
  那时,如果单位批准结婚,由单位安排婚房,结婚的被褥和一些生活用品自己负责,做饭的厨具有单位同事出的礼份子钱,由专人安排购置解决。

和族迹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