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与后世(3/11)


  回复:问题是封建帝制而不是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和民主表决只是施行权力的方式真正决定国策的是掌握权力的人封建国家天然的惧怕改变因为这代表着社会资源再分配可能会产生新贵族影响既得利益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就是这样后来的现代国家害怕停滞甚至倒退因为那意味着社会资源停止流动可能会导致统治不稳定不断发展的经济对社会稳定的作用是很大的
  回复:平民没有机会不是问题,平民有机会也不中用,主要是精英的后代也不好混出头了
  回复:贵族体系其实不一定差,主要是你说的这一路发展下来,实际上国家的活力是在越来越差的,因为贵族,门阀世家们的衰落,并没有给平民百姓带来丝毫的权利提升,这些权利全部被集中到了皇帝身上,而皇帝的能力差距是非常地大的,你可以看到这一路发展下来,按你的逻辑底层百姓应该是越来越开智的,然而实际上从春秋到明清,普通百姓确实在越来越愚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科技发展越来越慢。
  回复:国家想要有力量,第一步就是集权,你连调动全国的力量都做不到怎么全力以赴对付劲敌呢。法兰西在拿破仑统治的高度集权下走上巅峰,普鲁士因为统一德意志民族诸邦才变身德国,列宁和斯大林的苏联更不用多说了。
  回复:你是普通民众,你愿意生活在门阀兴盛的东晋吗?贵族好,东周西周,西方15世纪,你选一个。
  我是贵族我选周,我是民,我选宋元明清。
  无论什么制度,想要保持活力,唯一的办法就是保证上升途径。古今中外,哪个势力,不是如此?什么制度没有兴衰的周期?
  皇帝的能力可以决定不少,但没有你想象的多,权利也没有你说的那么多。
  皇权和官权,既是一体的,也是对立的。
  至于百姓愚昧,如果我没读过书,我也愚昧,就如同阿三一样,如同18世纪还没革命的欧洲人一样。
  但我不认同,你说历史上那些普通百姓愚昧,人家只是没吃过没见过,但人不傻,谁给的多,他们跟谁走。
  这点以前如此,现在如此,在这如此,在外面也如此。
  回复:读书并不能使人聪慧,只有思考可以,而集权的后果就是,统治者不会再允许人思考,读书可以,因为他需要读书人为他服务,但思考不行,这才是愚昧的真相,你真的以为古西方,古东方那些哲学家真的读了很多书吗?,可能还没有我们现在一个初中生高中生读的书多,但他们成了圣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思考。
  回复:中国古代最后的文化巅峰你知道是哪个朝代吗?是元朝,是那个很多人都厌恶吐槽的元朝,而能成为最后的巅峰,也就是因为他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不是那么集权的王朝
  回复:被洗脑的够深麻烦了解一下春秋底层运作你平民离开地方宗族豪强就不能活,不起义是就那么点地方能团结几个人啊地方宗族豪强分分钟收拾你而秦朝说白了就去中心化把底层团结到自己阵营跟地方宗族豪强抢控制权但若是一衰弱地方豪强马上又能夺回控制权民国军阀混战那么多年还看不出来吗上面还说先进觉得好的回去民国得了
  回复:笑死我了家族门阀就是贵族啊曹晋朝是制度上更进一步巩固了贵族制度怎么你说的话变得相反呢?还有寒门也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贫苦人家只不过是贵族不断分化衰落的远亲罢了跟你这个平民百姓有啥关系不是新中国你家一辈子也没机会
  回复:元明清本质上不是往下分权,是往上集权,中国从秦朝开始以来的历史是皇权不断加强的历史。接触贵族、门阀对王权的威胁,一步步把官僚系统的力量放给无数没有家族力量支撑的科举之中去,看起来是分权,实质上是直接把权力还到皇帝手上。到了清朝这个制度可以说已经完善到了一个天花板的程度,清就是农业社会封建王朝集权的顶峰,所以他才那么长久而且到灭亡前也几乎看不到衰落的迹象,如果不是外来工业文明的干扰清的极端统治可能还得持续。

和人间热门词话录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