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杂谈(1/9)


  首先要说下在战国时期的广为流传的主要思想是杨朱学派和墨家,当时的儒家不仅不是显学而且并不受各个君王的待见,看《论语》就知道当时孔子的落魄。孔子在当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光收门徒、有教无类,这给后世留下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也打破了当时贵族阶级对知识的垄断。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大家都知道焚书坑儒这件事。但已我的观点来看这并不是秦始皇单一针对儒家的报复行为,这应该是当时秦国主流的法家学派、墨家学派和他们的小弟农家、杂家对当时山东六国更广为流传的杨朱学派的打击、毁灭。儒家当时不过是被AOE扫到了,谁叫它和秦国的主流学派都有不小的矛盾。
  证据就是在汉代时期,杨朱学派根本没有任何消息了,这个战国时期最有名的学派在秦朝已经彻底被毁灭掉了。
  让我们继续,在西汉时期,在汉高祖、文帝、景帝时期,当时社会主要思想就是黄老了。不过那个时期法家、兵家也发展的不错。儒家因为鲁儒关系并不受当时的中央待见,刘邦都曾经把儒生的帽子当过尿壶,有个儒生为了见刘邦自称酒徒。不过那时候两个春秋学派(公羊派、谷梁派)和各个诗经学派,还有思孟学派和荀子的学派都在各地发展了起来。
  接下来就是汉武帝时期了,首先说下当时的背景。汉武帝执政后,当时因为匈奴时不时南下入侵,对当时的汉朝造成很大的威胁。而从汉高祖被困白登山,而不得不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妻)行贿,再到汉武帝的时候,汉朝对匈奴仇恨已经整整历经三代帝王了,这是世代的仇恨了。再加上当时因为文景之治留下来的巨大财富,让国家变得越发富强,有了发起战争的力量。所以当时整个社会从上(各个九卿、列侯)到下(边界饱受战火的百姓、地主)都在渴望发起对匈奴的战争,当时很多地主、贵族都渴望通过战争能得封侯之赏,从此迈入公侯阶级。这里提一下西汉早期的时候,成为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不仅需要有深厚的资历,爵位是列侯之位,而且还要有军功在身。
  当时执政派是黄老学派,他并不支持对匈奴的战争,再加上当时社会已经过了休养生息的阶段,社会寻求更进一步发展。而黄老学开始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诉求,因此黄老学逐渐没落下去。取而代之的是当时跳的最欢的,最支持战争的公羊派和当时最实干,最支持君王(帝王最喜欢的狗腿子)有利于中央集权的法家上台了。
  公羊学派主要思想就是大复仇,最著名的就是: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公羊学派主张大复仇,大统一,和对外扩张。这个学派也是出了名的能打,嗯,各种意义上,这个学派内部激进派的有些人崇尚言语解决不了的问题,拳头解决。这个学派最有名的人就是胡毋生和董仲舒。
  所以,很多人可能以为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整个儒家,其实不该这样写,应该是罢黜百家,独尊公羊儒才对。要知道公羊派和谷梁派还有左传派虽然都是春秋学派,但他们互相都认为对方是异端邪说,要知道异端可是比异教徒更可恨。这几个学派见面可是会打出猪脑子的,就像思孟学派和荀子学派一样纯粹就是死敌。不过有趣的是,公羊派和谷梁派都是今文经学,而左传派和鲁儒之类都是古文经学。
  然而悲伤的故事就是,今文经学在东汉逐渐消亡了,古文经学成立当时的主流思想。后世的儒家基本都是古文经学了,我们刻板印象中的腐儒也就是这个流派了。要说这两个流派的区别的,那就是今文经学更习惯变革和开拓性,古文经学偏保守。
  公羊派在董仲舒后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儒家学派了,董仲舒合并法家,玩了儒法合流,还合并了阴阳家、纵横家、黄老等。天人感应很就明显不是儒家的思想。当时还有一些混不了的黄老、墨家的人,就改头换面拜他门下的。没办法汉武帝喜欢啊,你想当官就得先学下皇帝最喜欢的思想吧,就像现在一样。不过董仲舒为了迎合汉武帝,神化君权(君权神授),最终让公羊派沉迷于谶纬之学中,这也是公羊派在东汉逐渐消亡的原因所在。

和人间热门词话录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