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1/7)


  先秦时期的森林覆盖率是很高的,甚至是西北地区都是一片森林。
  有史料和气候学家研究的,古代是八水绕长安,水草丰美。
  回复:3000年前的中原地区,气候非常温暖,甚至在塞外,西北一带,并不是现在的景象。深林覆盖率很高,还有大草原。有大象,犀牛,狮子出没。
  回复:这个是一些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知识点,确实,当时北方的森林气候和森林覆盖率都很高,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轻微。另外,当时气候处于温暖期。对森林生长也有促进作用,当然,也有学者主张战国时期是寒冷期,但无论如何,北方多数地方都不会这样荒凉。
  吴越世仇可不是阖闾勾践这两代开始的,吴国发源地是宁镇地区包括皖东南地区,小丹阳横山是吴国龙兴之地。吴越分界是淹城地区今常州,无锡梅里是越国内地。吴国向东发展攻取梅里再打下姑苏,打下一个地方都城就往东移,最后打到杭嘉湖平原历史上的知名人物登场。
  我是苏南人,我的理解是吴是接受了王化的越人,类似生苗熟苗一般,吴国贵族是中原过来的,而越国贵族是土著,越人的传统是断发纹身,而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吴人开始遵循华夏礼仪,后来被越国反推,越王接受周天子册封,越人也正式进入华夏文明序列。
  越人不等于越国人,春秋战国,诸侯的统治力只有城池以及周边。
  考虑到太湖流域的几座城池,都是吴国建的,之前没有,说明越国之前并没有能力去征服,以及统治当地的越人部落。越国早期的统治范围,还是绍兴那一块。
  双方国民人口不多。
  实际上野人问题,到汉朝都有,后来才编户的。
  西周跟春秋,只有一个城的城邦国家也不少,后来相互吞并,大国的城池才多起来的。
  楚人则是羌人的代表,同华夏代表的周王室,越代表的越人(夏,商都是越人王朝),共同构筑起如今的汉民族。
  回复:夏是良渚越人北上,商和夏同族,但殷不是,殷只是打着商的招牌,借壳上市。
  所以周人称商为殷,因为他们长期和被殷驱逐到陕甘的夏人共同生活,比殷人更懂夏礼,也知道殷人的老底。
  回复:吴越的文明发展超过你的想象,常州出土的越人城池淹城遗址是目前发现春秋最完整的城池遗址,已经是三层城池各种完善的设施,这座城池是西周建城春秋中期吴越攻伐被越人废弃。才春秋中期离吴越称霸至少还有一百多年。
  回复:衣冠南渡的文化变更远大于人口变更,更多是类似于古代的“推普”,对于宁杭而言,战乱迁徙等影响最大的是城区内的人口,郊区损失相对小一点且在结束动荡以后也往往是郊区和周边地区人口继续填充(如南京周边淮东的扬淮、皖东南甚至是部分镇江和毗陵地区,杭州周边的绍兴、旧严州、徽州、金华地区)。
  回复:左传记载,太伯用周礼治吴,不行,仲雍断发纹身,用当地习俗治吴,属于以夏入夷了,吴越应该没多大区别。
  不过西周时期吴地的墓葬好像有不少像周室风格,陪葬品有不少中原风格青铜器,和越地以陶器陪葬很不一样,可能还是保留了一些中原习俗。
  回复:渔猎鲜卑就是东北诞生的,最有名的鲜卑慕容家族,后燕慕容垂啊。东北大兴安岭鲜卑最后统一了中国北方,北魏。隋朝的大敌是高句丽山城堡垒的东北农耕文明,还有辽的耶律诞生内蒙赤峰,曾经关外东北四省之一热河省,后被划分到内蒙。还有金的女真完颜家族,在影响中国历史上,东北一直扮演的重要角色。
  吴王夫差长期过度滥用民力和军力,修南北运河邗沟等,远征鲁国齐国等穷兵黩武,把吴国的强劲实力消耗殆尽,在黄池会盟时已是最后的强劲了,说是强弩之末也不为过呀。不过当时吴国的确体现了超强实力,修的沟通南北的运河邗沟等是后世隋炀帝修的大运河的前身,远征齐国都能把齐国打服了。

和人间热门词话录差不多的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