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暴雨(1/1)


  这是鹅池1989年6月初十的下午5点。
  放学后我和吴良飞还在他家面前玩耍。看着天公就变了颜色,母亲也在喊我快回去,说要下雨了。他母亲也在门口喊他回去。
  雨前的空气异常压抑,像包了层透不过气的保鲜膜,又闷又热,乌云遮掩了半边天空,也遮掩了太阳的火热与托芒。云层透云层,层层又叠叠。只在轮廊线上浓墨重彩。天空回响着沉闷的雷声。
  抬头往天上看,只见滚滚乌云排山倒海地涌来,有如千万匹脱缰的野马。忽然天空中划过了一道“之”字形的闪电,给万物披上了一层银辉;紧接着一声炸雷进了我的耳朵,让人胆战心惊。而后,暴雨像天河决了口似的铺天盖地而来,好像要把这里吞没掉。
  一切都在预告着一场暴雨的降临。
  一会儿,粗大的雨点儿落下来了。雨越下越大。我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的一片。雨落在对面屋顶的瓦片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屋顶上。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了一条线。地上的水越来越多,汇合成一条条小溪。
  暴风雨的傍晚,从来不曾这样可怕过,电闪雷鸣,暴雨哗哗,像天河决了口子,我真的担心屋顶要被砸漏了。狂风卷着雨丝像无数条鞭子,狠命地往玻璃窗上抽,窗缝里真的钻进雨水了,顺着窗台往下流,闪电一亮一亮的,像巨蟒在云层上飞跃,一个暴雷猛地在窗外炸开……
  在这暴雨下了一个把小时的时候,因为我家的杂货店基本与河提齐平,鹅池的“Y”字形河流最后是汇聚到下坝的个消水坑,这个消水坑本来就就不大,再加上经年累月的木料和垃圾的堆积,洞口越来越小,所以父亲十分害怕水会灌进屋。
  父亲让我们抱着棉絮和简单的衣物,母亲抱着钱箱子来到了学校的二楼,拉过几张课桌拼成床,就住下了。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那呆了一晚上,母亲中途还去杂货店看了两次,出去一次就全身淋湿。
  这场暴雨一直持续了将近3个小时,一直下到天黑。
  渐渐的,小雨也消失了。只留下窗户上如蜘蛛网一样的雨点,和一些残留在某处的雨滴。
  这场暴雨
  肆虐的洪水夹杂着折断的树枝和石块从马家湾奔泻而下,不断冲入早已翻腾汹涌的河流中,那轰轰隆隆的声音在拍打着岸边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震撼了观望者的心。
  洪水肆无忌惮地横流,冲垮了我家旁边的小桥,也漫进了我家杂货店,淹没了小河岸边的农田,整个鹅池坝上呈现一片泥黄。
  洪水过后,街上到处都是泥浆和水患。大量的泥沙被水冲刷进来,覆盖了地面和房屋。道路被泥浆淹没,人们行走困难。此外,洪水中携带的水患可能导致村庄周围的水域泛滥,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困扰。
  第二天早上,洪水才慢慢退去,大地重新回归宁静,但留下的痕迹却无法抹去。原本熟悉的田野、村庄、树木和道路,都变得陌生而凄凉。大片的土地被淹没在洪水中,现在只剩下沙石和淤泥,一片荒凉。
  然而,尽管洪水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但人们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们清理着废墟,重建着自己的家园。他们用双手清理着泥浆,重新修缮着房屋。他们努力恢复着庄稼,希望能够在来年有一个好的收成。
  这天,鹅池学校没有上课。
  街上的居民们全都出门来嘘寒问暖,看看人有没有事,看看有什么损失,有什么需要大家帮忙的,还好,没有什么重大的灾情。
  所有人都回去了开始清理工作,我们一家也开始了善后工作。
  从水线上看,屋里进水大概有10厘米,杂货店里下层放的都是大件商品,算得上没有什么损失,其他的就没有什么所谓了。
  只是满屋的泥浆,父亲让我们都穿上上雨靴,然后提了几个桶,我们负责把泥浆铲进桶。铲完后用清水洗,再把水一桶一桶的提出门去倒掉。
  把所有被水淹过的东西都用水清洗了一遍,然后在犄角旮旯的地方洒上石灰。
  商品门口父母挑的河沙全部被洪水卷跑了,留下几个比以前还深的窝凼。
  漫过桥的水慢慢的退了下去,可以通行了。
  中午时分,才勉强打扫完毕。街上的居民又零散的出来,大人们四处在说这场暴雨,老人们在说这样的暴雨见多了。他们四处击掌,欢声笑语一片。他们应该是习惯了!
  桥对面的吴良飞也出来了,他家旁边的周敏也出来了,我们约好一起到学校的操场去逛一逛,看一看。
  操场上还有不少水,到处都是泥浆,还有河沙。
  田野里,尽管庄稼被洪水摧毁,但残存的稻梗和麦苗依然顽强地生长。它们在泥浆中挣扎,希望能再次挺立起来。
  树木在洪水的冲击下倒塌,有的倒在路上,有的倒在田野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然而,这些树木的枝叶依然保持着生命力,它们在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再次生长。
  在这个过程中,大自然的破坏力与生命的坚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自然的力量可以摧毁一切,但人类的生命力和坚韧精神却无法被任何力量所摧毁。这是生命的奇迹和大自然的魅力所在。
  过了两天,坚强的鹅池一切照旧,当鹅池人经过灾难,会变得更加强大。

和80年代的前半生差不多的小说推荐